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及知识点”。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 #教案# 导语】《秋天的怀念》的主旨是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全文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下是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亲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ppt)这里有四幅画,在你心中母亲更符合哪幅画?谈谈你的理解,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作为依据。(四幅画:分别是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树:溪涧匍匐的圆石:即将燃尽扑朔的炉火)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
(一)情节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①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②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2)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①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②结构: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3)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①内容: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②结构: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4)插叙的作用:
①内容: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②使文章波澜起伏。
③塑造人物形象
④结构: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二)人物形象(母亲)
1、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
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3)“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爱儿子的情感。
B.这是母亲对儿子的劝慰和鼓励,用母爱去抚平儿子心头的创伤。
C.这也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因为她此时已重病缠身。
D.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欺骗,因为两个人都不可能好好活下去了。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4、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三)景物描写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1)点明季节秋天。
(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
(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五、问题归纳
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秋天落叶的萧条的景象,而触动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母亲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提议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现:“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心情:“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7.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8.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
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9.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0.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的安慰,最深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