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PRATACUI TURAE SINICA(Vo1.17,No.4) 5Ⅲ:d X r.)<72dX l0 式中,S叫为土壤贮水量(ram),d为土层厚度(cm),r为土壤容重(g/cm。),722为土壤含水量( )。 植物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为植物消耗单位水量生产出的经济产量或生物产 量 ,其表达式为: WUE—Y/ET 式中,WUE为植物水分利用效率(kg/mm・hm。),Y为生物产量(kg/hm ),ET为生育期内耗水量(ram)。 根据相对总生物量公式测定2种牧草种间资源利用关系: RYT=Y弛 +Y BA ∞ 式中,A,B分别为苜蓿和沙打旺;y 为混播中A的测定值,yBA为混播中B的测定值,yAA为单播中A的测定值, yBB为单播中B的测定值。RYT值表明2个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同一环境资源的利用,当RYT>1时,植物种 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利用不同的资源,表现出一些共生关系;RyT:=:1,植物种间利用共同的资源;RYT%1,表示 植物问的相互拮抗关系 J。 植物间竞争力的大小用相对竞争率表示,即: CRBlA—EYBA/YHB-ZBA f\Y啦 ・Z 式中,y 、yBA、yM、y艄表示意思同上, 为混播中A的比例,zBA为混播中B的比例。当CR >1,表示B的 竞争力>A,CR / 一1,表示A和B竞争力相同;当CR <1,表示B的竞争力<A[珀]。 1.4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通过Excel 2000和SPSS 10.0完成。 2结果与分析 2.1 降水量与水分利用 2.1.1 降水量季节动态 2004年5月一2005年10月,试验区降水表现为3个阶段(图1a),其中2004年5月一 2005年4月为降水缓慢增加期,而2005年4月后一9月为降水下降期,而2005年9—10月为降水突增期,在生 长期内2005年5月降水最少,10月降水最多,在生长期内月平均降水量为32.27 mm。 2.1.2土壤水分动态—在低密度下苜蓿和沙打旺单播和两者混播时土壤水分变化趋势相同(图1b),2004年5 10月为土壤水分突增期,之后到2005年6月为土壤水分突降期,2005年6—10月为土壤水分缓慢变化期,后 2个时期的转折点均为2005年6月。苜蓿单播与两者混播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接近,只是在2004年10月苜蓿 单播时土壤水分稍高于两者混播,沙打旺单播与苜蓿单播和两者混播处理时土壤水分最高月和最低月均分别出 现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9月。但沙打旺单播时土壤月平均水分(16.67 )高于苜蓿单播和两者混播处理 (1 5.63 和1 5.65 ),3个处理土壤水分在13.9 ~19.2 变化。在低密度下平均月土壤水分单播沙打旺>两 者混播>单播苜蓿。 在中密度下苜蓿和沙打旺单播和两者混播时土壤水分与低密度下三者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图lc),均分为土 壤水分突增期、土壤水分突降期和土壤水分缓慢变化期3个阶段,只是中密度混播处理导致土壤水分突降期和土 壤水分缓慢变化期的土壤水分转折点从单播的2005年6月提前到2005年5月。在2种牧草幼苗期和返青期之 间3个处理的土壤水分变化相同,但2005年5—10月沙打旺单播时土壤月平均水分(14.37 )高于苜蓿单播 (13.84 ),而后者又高于两者混播处理时的土壤月平均水分(13.37 )。中密度下3个处理的土壤水分出现最 高点和最低点的月份与低密度一致,中密度下3个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3.1 ~18.6 。在中密度下平均 月土壤水分单播沙打旺>单播苜蓿>两者混播。 在高密度下苜蓿和沙打旺单播和两者混播时土壤水分(图ld)与中低密度下三者播种方式处理变化趋势相 似,均存在土壤水分变化的3个时期,高密度3种播种处理的土壤水分重合期与中密度相同,均为2005年4月。 在2005年5—10月沙打旺单播时土壤月平均水分(1 5.65 )高于两者混播处理(13.49 ),而后者又稍高于苜蓿 单播时的土壤水分(13.30 )。高密度下3个处理的土壤水分出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月份与中低密度一致,而高 密度下3个处理土壤水分变化范围为11.9 ~18.7 。在高密度下平均月土壤水分单播沙打旺>两者混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7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8年 , O 单播苜蓿。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随生育期变化相似,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播种方式处理土壤水分均表现为低密 度>中密度>高密度。 O 2.1.3土壤水分利用效率0.05)(图2)。 不论中低密度还是高密度水平下,3种处理之间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一 0- 00 低密度下单播苜蓿和单播沙打旺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相近,总体均表现为下降趋势(图2a)。在2004年5 0- 00N 1O月单播沙打旺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单播苜蓿,而2004年1O月~2005年1O月单播苜蓿土壤水分利用效 率均大于单播沙打旺,但在2005年8月沙打旺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却大于苜蓿。苜蓿和沙打旺混播处理在2004 0- 00 年5月一2005年4月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持续增加,但低于单播苜蓿和沙打旺处理。在2005年4—6月为土壤水 分利用稳定时期,可能降水与植物利用达到平衡。在2005年6—10月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曲线基本与单播苜蓿相 近,但稍高于单播苜蓿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低密度下月平均土壤水分利用单播苜蓿>2种牧草混播>单播沙 ∞0- 00 打旺。 0- 00 中密度下3种播种方式土壤水分利用均分为2个阶段(图2b),苜蓿与沙打旺混播在2004年5月一2005年5 月为土壤水分利用逐渐增加时期,而2005年5—10月为土壤水分利用逐渐降低时期。而单播苜蓿与单播沙打旺 在2004年5月一2005年6月和2005年6—10月分别为土壤水分利用逐渐增加和降低时期。在土壤水分利用渐 增阶段,土壤水分利用为2种牧草混播>苜蓿单播>沙打旺单播。而在土壤水分利用渐减阶段,单播苜蓿>单播 沙打旺>2种牧草混播。中密度下月平均土壤水分利用2种牧草混播>单播苜蓿>单播沙打旺。 2 O O 高密度下单播苜蓿和2种牧草混播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相近(图2c),均表现为双峰曲线,2个处理分别在 16O 2O.O g 12O 18 0 0 00 g 墓s。 4O O 最 16.0 0 00 g 0 00N 14 0 12 O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日期Date(年一月Year—month) o l v、 o l、。 o l o o o4 o o o4 o o o4 r—month1 日期Date(年一月Yea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图1混播 下沙打旺(A)与苜蓿(B)不同生长期的降水量与土壤水分 Fig.1 Precipi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of A.adsurgens and M.sativa mixture in various growth stage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附餐旺 求*蟛 斛餐旺 求*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Vo1.1 7,No.4) —l0们 0 lI I。 酱 们f1 一 2 8 料籁旺一 —l0们 0 ulI I。 酱 们f1 —10们 0 Q 晨0g 4 O 8 【l _) tl l0g 2 2005年5月和6月开始出现峰值,而后在2005年9月同时达峰值,单播苜蓿土壤水分利用2峰值为12.91 9/5和 10.82 ,而2种牧草混播为10.01 和10.14 。而单播沙打旺在2004年5月一2005年4月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逐渐增加,在2005年4—6月单播沙打旺土壤水分利用稳定,而在2005年6一i0月土壤水分利用与单播苜蓿和2 种牧草混播相似,近似“V”型变化,这阶段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单播苜蓿>2种牧草混播>单播沙打旺。高密度下 m月平均土壤水分利用单播苜蓿>2种牧草混播>单播沙打旺。 2.1.4群体水分利用效率低密度处理下,沙打旺和苜蓿单混播4种处理在2004年5月一2005年6月牧草群 体水分利用效率平稳较低,4个处理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图3a),在2005年7月单播沙打旺首先达到 —●卜一A1 —_. 一Bl × —1卜A1B1・A1 一×一A1B1-B1 斛餐旺 * 旗 Jn l0g—l0们 0 ulI I。_I留 们f1 Jn l0g—斛餐旺 求* 旗 l0们 0 ulI I。 们f1 一 —l10一 对一tl 0 0 塞 l 0 0 。。 一 皇.gg\ _) 0)!:—丘 — —l10一 一t0一 III _量\ - 0 ● 0● 0 I 0● ●,、●,、●,、●,、●,、 0 0 0 0 如 O 加 0 0 0 0 O 0 ∞ 0 O O O O如 O∞ O 加 O Om O o- 0o乙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0一.寸00 o- 00c乙 o- 00 0 寸 卜 。。 0● 0 ● 0I 0I 0● 0 0 ●n ●n●n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0 。。 0 0 0 0 0 ●n●n ●n 0 0 0 0 0 0 0 0 0 0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日期Date(年.月Year.month) 不同播种方式沙打旺(A)与苜蓿(B)的 图3不同播种方式沙打旺(A)与苜蓿(B)的 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群体水分利用效率 Fig.2 Use efficiency of soil moisture of individual plant of Fig.3 Use efficiency of soil moisture of A.adsurgens A.adsurgens and M.sativa in different culture types and M.sativa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 types l 1褂_It0g一 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7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8年 最大水分利用效率(106.64 kg/mm・hin ),在2005年8月单播苜蓿、混播下沙打旺和混播下苜蓿均达到最大水 分利用效率(241.26,35.96和441.73 kg/mm・hm )。低密度处理下4个处理牧草平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较 为混播下苜蓿>单播苜蓿>单播沙打旺>混播下沙打旺。 中密度处理下,在2004年5月一2005年5月,混播下苜蓿、单播沙打旺和单播苜蓿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 为不规则变化,但均显著大于混播时沙打旺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图3b)。在2005年6月混播苜蓿群体水分利 用效率达到峰值(342.09 kg/mm・hm ),而在2005年8月单播苜蓿和单播沙打旺均达到峰值(350.06和99.53 kg/mm・hm )。中密度下2种牧草平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为混播下苜蓿>单播苜蓿>单播沙打旺>混播 下沙打旺。 高密度处理下,在2004年5月一2005年9月混播下苜蓿、单播沙打旺和单播苜蓿群体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 双峰曲线变化,均显著大于混播下沙打旺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图3c)。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8月均为单播沙 打旺和单播苜蓿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峰值出现时期,其中单播苜蓿2峰值为70.43和142.17 kg/(mm・hm ),而 沙打旺为105.67和68.24 kg/(mm・hm )。而混播下苜蓿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6月分别出现峰值(8O.33 和102.18 kg/mm・hm )。高密度下2种牧草平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为单播苜蓿>混播下苜蓿>单播沙打 旺>混播下沙打旺。 2.2种间关系 2.2.1资源利用关系 沙打旺和苜蓿的种间资源关系在中密度下显示出较宽的资源共享生态位(图4a),主要 表现在2005年5—8月,而低密度和高密度显示出稍窄的资源共享生态位,主要为2005年4—7月。在本试验实 际的3种混播密度下,2种牧草返青后的生长期内均显示出一定的资源共享关系,表明了混播处理下2种牧草种 间竞争导致生态位分离,以至于利用不同的资源,从而显示出一定的资源利用差异性。从平均资源关系趋势图得 出资源共享程度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 8.0 30.0 6.0 0 20.0 4.。 厘点-g } 舟 憾 蓝黑 10.0 2.0 0 0 图4不同生长期苜蓿与沙打旺种间资源关系(a)以及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b) Fig.4 Interspecific resource-dependant relationship(a)and the relative competition(b) of M.sativa and A.adsurgens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线表示种间资源关系或相对竞争力为1时的阈值The×signal indicated the threshold value 1.0 for interspecific resources relationship or the relative competition 2.2.2种间竞争3种密度下整个生育期内苜蓿的相对竞争力均高于沙打旺(图4b),其中平均相对竞争力比较 为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在低密度和中密度下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随生育期变化平缓,并且低密度 下在2004年5--10月沙打旺的竞争力强于苜蓿。而高密度下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随生育期表现为明显 升高趋势,并且显著高于低密度和中密度下的相对竞争力,在2005年8月相对竞争力达到最大。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CTA PRATACUI TURAE SINICA(Vo1.17,No.4) 3讨论 3.1 不同播种方式苜蓿与沙打旺土壤水分利用时空格局 本研究选择豆科牧草苜蓿(人工)与沙打旺(半人工)为对象,在大田自然干旱条件下,通过植物竞争替代试 验,把生产力指数转化为竞争力指标,分析土壤水分利用状况,得出中高密度、单混播下2种牧草地上生物量与地 上生物量绝对生长速率与牧草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表明了人工选择和种问竞争有利于苜蓿群体水分 利用效率提高,从而提高其牧草生产力。但徐炳成和山仑¨们指出沙打旺叶片对土壤水分的瞬时利用效率均高于 苜蓿。沙打旺在低水分时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和根长/株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亦高于苜蓿,但在高水分下苜 蓿单位水分消耗所形成的生物量较多。只是高水分生长条件易于苜蓿生产效率的发挥,但沙打旺对土壤水分环 境变化的稳定性较强。本试验发现不论单混播条件苜蓿生产力均高,种群水分利用效率也高,而沙打旺相比较 低。在宁南山区也发现苜蓿群体水分利用效率高,生长强烈耗水可引起深层土壤干燥化,甚至会导致苜蓿生长逐 年衰败,其净生产力的高低与土壤水分生态环境条件之间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均衡关系 。而梁一民等 ] 得出沙打旺草地2~9年的产草量是同期封禁天然草地的7.6倍,而总耗水量仅为1.1倍.沙打旺草地可使大量 降水和土壤储水变为有效水用于干物质生产。本研究发现在低高密度下平均月土壤水分单播沙打旺>两者混播 >单播苜蓿,在中密度下平均月土壤水分单播沙打旺>单播苜蓿>两者混播,月平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与平均 月土壤水分相反。3种密度下土壤水分随生育期变化相似,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播种方式处理土壤水分均表现 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因此随播种密度增大,不同播种方式平均土壤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大。在3种密 度下混播苜蓿对沙打旺相对竞争力在2005年6月较高,可能是黄土高原2004年秋季降水补充量对牧草返青,特 别在春季开始生长时的土壤有效水分起决定作用,此时的土壤水分对于牧草生长非常重要,在种问竞争诱导下土 壤水分利用效率和牧草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增大,从而导致混播下苜蓿产量显著高于沙打旺 。本研究中低中密 度处理下4个处理牧草平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为混播下苜蓿>单播苜蓿>单播沙打旺>混播下沙打旺。高 密度下2种牧草平均群体水分利用效率比较为单播苜蓿>混播下苜蓿>单播沙打旺>混播下沙打旺。因此,土 壤水分资源效应为干旱半干旱区牧草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国华等 。 发现岷江土壤水分是干旱河谷灌丛植 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植物对密度和时空的反应体现在植物种群随生境与时间的调节及种群动态变化, 杜文华等|2 。发现紫花苜蓿群体密度相应增大时,单个植株获得的水分和土壤养分减少,枝条的生长受到限制,而 种植密度也是影响植物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 3.2 苜蓿与沙打旺的土壤水分利用格局形成的驱动力 种问竞争系指2个以上不同有机体或物种问阻碍或制约的相互关系,它是塑造植物形态、生活史的主要动力 之一,并对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具有深刻的影响 。苜蓿与沙打旺的种间资源关系与混播总生物量和土壤水 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与混播处理中苜蓿对沙打旺生物量比和群体水分利用 效率比呈显著正相关。Singh[2f3l 指出土壤水分和营养是影响植被生产力的主要因素,而竞争种的存在直接影响 植物资源利用的有效性。有时土壤水分比土壤氮素更能影响物种种问竞争效应,尤其在土壤深层水分竞争更加 激烈,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降水季节物种种问竞争明显 。从平均资源关系系数得出资源共享程度中密 度>高密度>低密度,但3种密度下整个生育期内苜蓿的相对竞争力均高于沙打旺,其中平均相对竞争力系数高 密度>中密度>低密度。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与混播处理中苜蓿对沙打旺的地上生物量比和群体水分利 用效率比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共存物种由于生态位在一定层次的重叠效应,导致物种的种间竞争,从而向 资源利用分离的方向演替,以至于沙打旺有一定的生产力,但在同一资源消耗的时间错位导致苜蓿提前利用水 分,从而发生随时问地上生物量比例逐渐降低 。反之,苜蓿的生产力在混播中随密度增大和生育期逐渐增大, 可能两者混播总密度效应和其潜在的入侵性显著影响沙打旺的生长和其相对竞争力,主要原因应该为苜蓿比沙 打旺在从冬春到夏秋季节对水分竞争更强,导致沙打旺水分资源有效性降低和植株生长受到显著影响 一]由 。此可见,植物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与植物竞争能力三者可能共同构成胁迫环境,包括旱生、低温环境中混播牧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7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8年 39 生活史对策的主要特征 。 3.3 基于资源利用上的苜蓿与沙打旺的种间竞争关系 GrimeE 的最大生长率理论指出竞争成功主要为高的资源捕获潜力和最大营养组织生长率的物种。本研究 中苜蓿的高生产力、高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和高竞争力,基本符合Grime理论。苜蓿不论单混播,其土壤水分消耗 大,对水分要求高,但其生产力高,竞争优势强,可能干扰因素如刈割也参与了植物竞争能力的形成,有些植物在 刈割处理后甚至发生超补偿效应[3 。在2005年4—8月间苜蓿与沙打旺的资源种间关系中,可能说明了半干旱 草原2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在同一资源如水分因子限制条件下,导致种间竞争加剧,从而它们在光能和 水分资源生态位上存在分离,只是在分离基础上资源有效性不同导致,两者生产力形成差异 。张荣等 指出, 由于作物群体由个体竞争选择的方向与人类农业生产追求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与作物品种的竞争能力与生产性 能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刚好相反,单播苜蓿产量高,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大,导致在混播中竞争力强,显 示出竞争能力与生产力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在混播密度越大的情形下,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越强。在赤 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等藻类之间也存在不同起始密度对它们种间竞争的影响 。毛凯等[3 发现在箭箐豌豆 (Vicia sativa)与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同一混播组合中,种间竞争力的强弱随着群落的发育而变化。本 研究中也发现随生育期苜蓿对沙打旺的相对竞争力持续增大,其中在7月相对竞争力最高。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主要随立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格局而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显著 差异是由植物种问生物生态学特性如种问竞争和最小资源利用需求差异造成的,但同一种对在不同立地条件下 (如单播或混播)生态选择压力的变化是立地条件对种问关系影响的结果 。一切生物都处在一定的选择压力 下,如竞争、化感和捕食等,每种生物对特定的压力均会采取不同的生态对策或行为反应。苜蓿与沙打旺混播处 理不仅影响植物的生产力构成和水分利用状况,而且对植物根系生长也将造成影响,因为植物根源信号、根系效 率与植物竞争能力三者也可能参与构成旱生环境中植物生活史对策口引。因此根系效率的改变、植物分子水分利 用效率以及植物营养有效性机制同植物竞争能力或化感潜力的适应是不是存在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进行 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毅荣,林纾.近70年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演变分析EJ].草业科学,2006,23(9):1-6. [2]Gaudet C L,Keddy P A.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predicting competitive ability from plant traits[J].Nature,1988,384 242—243. [3]Donald C M,Hamblin J.The convergen:Evolution of annual seed crops agriculture[J2.Advance in Agronomy,1983,36:97 143. [4]张荣,张大勇,原保忠,等.半干旱区春小麦品种竞争能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9,23(3):205—210. [5]Grime J P.Plant Strategies and Vegetation Processes[M].London:Willey,1979. [6]de Wit C T.On Competition[C].Wageningen,Netherlands:Verlagenvan Landboukundige Onderzoekingen No.66.8,Pu DOC.1960.1-82. [7]郝明德.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1996,16(1):68—72. r8]Elberse I A M,Van Damme J M M,Van Tienderen P H.Plasticity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in wild barley(Hordeum sponta neum)in response tO nutrient limitation[J].Journal of Ecology,2003,91:371—382. [9]廖允成,韩思明,温晓霞.黄土台塬旱地小麦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3):55 58. [101张喜英,陈素英,裴冬.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02,21(6):583 592. [11]王静,程积民,万惠娥,等.黄土高原芨芨草土壤水分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干旱气象,2004,22(4):51-55. [12]Harper J I .Population Biology of Plants[M].London:Academy Press,1977- r13]Tay1or D R,Aarssen I W.On the density dependence of replacement series competition experiment[J]・Journa1 of E。。1。gy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ACTA PRATACULTURAE SINICA(VoI.1 7,No.4) 8/2008 1989, t 9 {5—988. [14] 徐炳成,山仑.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比[J].草地学报,2003,11(1):78—82. [15] 刘沛松,李军,贾志宽,等.宁南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消耗规律及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9):270-274. J].水土保持通报,1990,10(6):113—118. [16] 梁一民,李代琼,从心海.吴旗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及生产力特征的研究[ [17] 沈禹颖,南志标,高崇岳,等.黄土高原苜蓿一冬小麦轮作系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产量响应[J].生态学报,2004,24(3):64O一647. [18] 焦峰,温仲明,焦菊英,等.黄丘区退耕地植被与土壤水分养分的互动效应[J].草业学报,2006,15(2):79—84. [19] 刘国华,马克明,傅伯杰,等.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灌丛类型地上生物量研究[J].生态学报,2003,23(9):640—647. —87. [20] 杜文华,田新会,曹致中.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16(3):81zer T.Spatial dispersion and density dependence in a perennial desert shrub(Chrysothamnus nauseosus:Aster— [21] Toft C A,Fraiaceae)[J].Ecological Monographs,2003,73(4):605—624. ]-22] 李博,陈家宽,沃金森A R.植物竞争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8,15(4):18—29. [23] Singh G.Influence of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 gradient on growth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f Calligonum polygonoides in Indian desert affected by surface vegetation[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4,56(3):541—558. ant competition along soil moisture gradient:A field experiment with the desert annual Stipa capensis[J].The [24] Kadmon R.PlJournal of Ecology,1995,83(2):253—262. nning S,Ehleringer J R.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resource pulse utilization in a cold desert com— [25] Gebauer R L E,SchwimunityFJ].Ecology,2002,83(9):2602—2616. [26] Silvertown J.Plant coexistence and the niche[J].Trends in Ecology 8L Evolution,2004,19(11):605—611. [27] He F L,Duncan R P.Density—dependent effects on tree survival in ai1 old—growth Douglas fir forest[J].Journal of Ecology, 2000,88(4):676—688. [28] Dyer A R,Rice K J.Effects of competition on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growth of a California bunchgrass[J].Ecology, 1999,80(8):2697-2710. [29] 潘正武,卓玉璞.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混播组合试验[J].草业科学,2007,24(11):53—55. [30] 雷抒情,王海洋,杜国祯,等.刈割后两种不同体型植物的补偿式样对比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5,29(5):740—746. [31] 崔骁勇,陈佐忠,杜占池.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1,10(2):14—21. [32] 蔡恒江,唐学玺,张培玉,等.不同起始密度对3种赤潮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6):1 331—1336. [33] 毛凯,周寿荣,王四敏,等.箭管豌豆混播黑麦草生物量和种间竞争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7,5(1):8-14. [34] 胡相明,程积民,万惠娥,等.黄土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种群生态位研究[J].草业学报,2006,15(1):29—35. [35] 李凤民,鄢殉,王俊,等.地膜覆盖导致春小麦产量下降的机理[J].中国农业科学,2001,4(3):330—3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7卷第4期 草业学报2008年 41 tu e。f dmix。riVing me。.sturechanism of simultaneous pattern on soi1 moiizationunderutiltheureanmonocultnaateau。fchiheL。essPlregi。n。ftanaridwninMedicngo sativa and Astragalus adsurgens grown IIIan aI。luI Iu儿uI u ……‘ ~ ZUO Sheng—peng 一,WA ̄qG Hui—mei ,LI Feng—min。,z0u Hou—yu . (1.College。f Envir。nment science,Anhui N。rmal uniVersity,wuhu 241oo3’china ‘ n i Soi1 and Water Conservati。n,Chinese Academy。f Sciences and MinistrV。{ 。 ndoos ,hthegrowth perls。i1 m。isture exhibited a similar nd in men ’declining witdreatn。entsna】】t。.1rtrPndiuusadsuAstragaltures of er both monocultures and mix.iva wasrgens and Medicago sat.ear.oroneystudedfat “ .,.1一enthreeplantd,...sitie s.H,l ms thesoiowever with increased sowing densitieoiuresti onutihzat ,一rateaau anygrs口m一 eas d.Mean— et,while t}le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t the populat n leVe dec ‘ eQ neclinediulatiOnlevel drthe。rdesativa i n m。n。culture,A.n 5Mrge礼5 in m。n。culture and A.口dsurgg s m the mIxture・ n he mtermedmte竺d c ni 。y:n。n hd…sities in the post—turning green stages,but the degree dependeQ un u 儿儿^ u c u…… ‘ .c uc ’ ‘ 。。‘ 。 :‘‘:‘‘ .M£口 emixture,M.inth. 1 ynfferentdeerdio urces undhe s am e r esedf ort pet.adsurg e ns c om t a population leve1.M.sativaand A wi . ndnⅢ1 . 。w.c。删tion t geTen siti esn s at all three d.on star ted mp eti timi nan t cothepredo. fr om the tur.ning green peri。d・Th 。nge 。mp 。n 。n ‘sativa to A.?_“。“ g 。’bovegroun …m。n …………deve 。I=: nt stages,and was accounted for b ymass,the absolute growth rate in the above two pastures’w hsp w。i g h e rthe h p。o uno o fc atich n d ic es su te r p artiuasaD ov e grv nu u,u:一一 , wipi i Ic ulp。n …。hNAsp……‘. 。, inndhigh cia llyc t i v iduty ,s 。pe n between th。 r omotiorelationship of mutual pdetermined by thei n can behp。d 。rowthTh, eiv。gpulation level: and the superi 。ity of relatfficiency at a potilization e。w a ter u-... …..ionshipicr ela tn efficiency,and interspecifwater utilizatio.。,werenblthemaiy possicnaract ̄* ̄n, : 蔓 i *i、,iy, . tternvi1izati。npatorv of M. s口亡i 口and A.vatrut zat on pa e¨ d adsurgens,whose wat r ut l。..asvessib1ydrip。… … byinterspecific rela.‘ ons hti,,thy.i ps like competition and allelopain。us f。ra es;s。il water use pattern;resistance and adaptati。n Kev wOrds: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legum nous torages;; sou w。d c c uLL…^’ Istrategy of life history;driving mechanis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