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综述
发酵工程的内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充实的。现代的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
1 发酵类型
目前已知具有生产价值的发酵类型有以下五种:
1.1 微生物菌体发酵
这是以获得具有某种用途的菌体为目的的发酵。比较传统的菌体发酵工业,有用于面包制作的酵母发酵及用于人类食品或动物饲料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发酵两种类型。新的菌体发酵可用来生产一些药用真菌,如香菇类、依赖虫蛹而生存的冬虫夏草菌、与天麻共生的密环菌、以及从多孔菌科的茯苓菌获得的名贵中药茯苓和担子菌的灵芝等。这些药用真菌可以通过发酵培养的手段来产生与天然产品具有同等疗效的产物。有的微生物菌体还可用作生物防治剂,可制成新型的微生物杀虫剂,并用于农业生产中。因此菌体发酵工业还包括微生物杀虫剂的发酵。
1.2 微生物酶发酵
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最初,人们都是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酶,但目前工业应用的酶大多来自微生物发酵,因为微生物具有种类多、产酶品种多、生产容易和成本低等特点。微生物酶制剂有广泛的用途,多用于食品工业和轻工业中,如微生物生
产的淀粉酶和糖化酶用于生产葡萄糖,氨基酰化酶用于拆分D、L-氨基酸等。
1.3 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种类很多,已知的有37个大类。在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这些产物叫做初级代谢产物。许多初级代谢产物在经济上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分别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发酵工业。在菌体生长静止期,某些菌体能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产物,如抗生素、生物碱、细菌毒素、植物生长因子等。这些产物与菌体生长繁殖无明显关系,叫做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多为低分子量化合物,但其化学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47类。其中抗生素按其结构类型相似性,可分为14类。由于抗生素不仅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而且还有抗病毒、抗癌和其他生理活性,因而得到了大力发展,已成为发酵工业的重要支柱。
1.4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多种酶,把一种化合物转变成结构相关的更有经济价值的产物。可进行的转化反应包括:脱氢反应、氧化反应、脱水反应、缩合反应、脱羧反应、氨化反应、脱氨反应和异构化反应等。最古老的生物转化,就是利用菌体将乙醇转化成乙酸的醋酸发酵。生物转化还可用于把异丙醇转化成丙醇;甘油转化成二羟基丙酮;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酸,进而转化成2—酮基葡萄糖酸或5—酮基葡萄糖酸;以及将山梨醇转变成L—山梨糖等。此外,微生物转化发酵还包括甾类转化。
1.5 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这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所获得的细胞,如DNA重组的“工程菌”以及细胞融合所得的“杂交”细胞等进行培养的新型发酵,其产物多种多样。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的有胰岛素、干扰素、青霉素酰化酶等,用杂交瘤细胞生产的用于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单克隆抗体等。
2 发酵技术的特点
微生物种类繁多、繁殖速度快、代谢能力强,容易通过人工诱变获得有益的突变株;微生物酶的种类很多,能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无机物等各种营养源;可以用简易的设备来生产多种多样的产品;不受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等优点。所以源于酒、酱、醋等酿造技术的发酵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具有以下特点:①发酵过程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数十个反应过程能够在发酵设备中一次完成;②反应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条件温和,能耗少,设备较简单;③原料通常以糖蜜、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为主,可以是农副产品、工业废水或可再生资源(如植物秸秆、木屑等),微生物本身能有选择地摄取所需物质;④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高度选择地在复杂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氧化、还原、官能团引入或去除等反应;⑤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大多情况下设备需要进行严格的冲洗、灭菌,空气需要过滤等。
3 发酵技术的应用
发酵过程的上述特点体现了发酵工程的种种优点。在目前能源、资源紧张,人口、粮食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发酵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①医药工业,用于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常用药物和人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透明质酸等新药;②食品工业,用于微生物蛋白、氨基酸、新糖源、饮料、酒类和一些食品添加剂(柠檬酸、乳酸、天然色素等)的生产;③能源工业,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绿色植物的秸秆、木屑以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废弃物
转化为液体或气体燃料(酒精或沼气),还可利用微生物采油、产氢以及制成微生物电池;④化学工业,用于生产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化工原料(乙醇、丙酮、丁醇、癸二酸等)和一些生物表面活性剂及生物凝集剂;⑤冶金工业,微生物可用于黄金开采和铜、铀等金属的浸提;⑥农业,用于生物固氮和生产生物杀虫剂及微生物饲料,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⑦环境保护,可用微生物来净化有毒的高分子化合物,降解海上浮油,清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以及处理有机废水、废渣等等。
4 微生物发酵过程
微生物发酵过程即微生物反应过程,是指由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引起的牛化反应的过程。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好氧、厌氧、兼性厌氧),微生物发酵过程可以分为好氧性发酵过程和厌氧性发酵过程两大类。
(1)好氧性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通人一定量的无菌空气,如利用黑曲霉进行的柠檬酸发酵,利用棒状杆菌进行的谷氨酸发酵,利用黄单孢菌进行的多糖发酵等。
(2)厌氧性发酵 在发酵时不需要供给空气,如乳酸杆菌引起的乳酸发酵,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丙酮、丁醇发酵等。
此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它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性发酵积累酒精而在有氧即通气条件下则进行好氧性发酵,大量繁殖菌体细胞,因此称为兼性发酵。
根据培养基状态的不同(固体或液体),微生物发酵可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如果按照发酵设备来分,又可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其中深层发酵法是指在液体培养基内部(不仅仅在表面)进行的微生物培养过程。
液体深层发酵是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产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同其他发酵方法相比,它具有很多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4.1 发酵工业中的常用微生物
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广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尤以土壤中为多。有的微生物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就能够被利用,有的需要对分离到的野生菌株进行人工诱变,得到突变株才能被利用。当前发酵工业所用菌种的总趋势是从野生菌转向变异菌,从自然选育转向代谢控制育种,从诱发基因突变转向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发酵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由于发酵工程本身的发展以及遗传工程的介入,藻类、病毒等也正在逐步地成为发酵工业中采用的微生物。
4.2 培养基
4.2.1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人们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及产物积累,甚至对发酵工业
的生产工艺都有很大的影响。依据其在生产中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成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等。
4.2.2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
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比由于菌种不同、设备和工艺不同以及原料来源和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要求考虑所用培养基的成分与配比。但是综合所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外乎是碳源(包括用作消泡剂的油类)、氮源、无机盐类(包括微量元素)、生长因子等几类。
4.2.3 菌种
在进行发酵生产之前,必须从自然界分离得到能产生所需产物的菌种,并经分离、纯化及选育后或是经基因工程改造后“工程菌”,才能供给发酵使用。为了能保持和获得稳定的高产菌株,还需要定期进行菌种纯化和育种,筛选出高产量和高质量的优良菌株。
4.2.4 种子扩大培养
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或冰箱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人试管斜面培养基上活化后,再经过茄子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这个全过程称为种子扩大培养,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发酵产物的产量与成品的质量,与菌种性能以及孢子和种子的制备情况密切相关。先将储存的菌种进行生长繁殖,以获得良好的孢子,再用所得的孢子制备足够量的菌丝体,供发酵罐发酵使用。种子制备有不同的方式,有的从摇瓶培养开始,将所得摇瓶种子液接
人到种子罐进行逐级扩大培养,称为菌丝进罐培养;有的将孢子直接接人种子罐进行扩大培养,称为孢子进罐培养。采用哪种方式和多少培养级数,取决于菌种的性质、生产规模的大小和生产工艺的特点。种子制备一般使用种子罐,扩大培养级数通常为二级。对于不产孢子的菌种,经试管培养直接得到菌体,再经摇瓶培养后即可作为种子罐种子。
4.2.5 发酵
发酵是在无菌状态下对微生物进行纯种培养,本阶段微生物合成大量的产物是整个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因此,所用的培养基和培养设备都必须经过灭菌,通人的空气或中途的补料都是无菌的,转移种子也要采用无菌接种技术。通常利用饱和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条件是在120℃(约0.1 MPa表压)维持20~30 min。空气除菌则采用介质过滤的方法,可用定期灭菌的干燥介质来阻截流过的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从而制得无菌空气。发酵罐内部的代谢变化(菌丝形态、菌浓度、糖含量、氮含量、pH、溶氧浓度和产物浓度等)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次级代谢产物发酵就更为复杂,受许多因素控制。
4.2.6 下游处理
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液或微生物细胞进行分离和提取精制,将发酵产物制成符合要求的成品。
5 液体深层发酵
5.1 发酵的操作方式
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三种
类型。
5.2 分批发酵
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罐,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传统的生物产品发酵多用此过程,它除了控制温度和pH及通气以外,不进行任何其他控制,操作简单。但从细胞所处的环境来看,则有明显改变,发酵初期营养物过多,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发酵的中后期又可能因为营养物减少而降低培养效率;从细胞的增殖来说,初期细胞浓度低,增长慢,后期细胞浓度虽高,但营养物浓度过低也生长不快,总的生产能力不是很高。迄今为止,分批发酵仍是常用的发酵方法,广泛用于多种发酵过程。
5.3 连续发酵
所谓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稳定状态下生长。稳定状态可以有效地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期。在稳定的状态下,微生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如营养物浓度、产物浓度、pH等都能保持相对恒定,微生物细胞的浓度及其比生长速率也可维持不变,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生长速度。
与分批发酵相比,连续发酵有着较多优点,但目前主要用于研究工作中,如发酵动力学参数的测定,过程条件的优化试验等。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多,目前主要用于面包酵母和饲料酵母的生产,以及有机废水的活性污泥处理等。另外,酒精连续发酵生产技术在前苏联也已获得成功的应用。而新近发展的一种培养方法则是把固定化细胞技术和连续培养方法结合起来,用于生产丙酮、丁醇、正丁醇、异丙醇等重要工业溶剂。
5.4 补料分批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补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通过向培养系统中补充物料,可以使培养液中的营养物浓度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既保证微生物的生长需要,又不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补料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是发酵技术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补料技术本身也由少次多量、少量多次,逐步改为流加,近年又实现了流加补料的微机控制。但是,发酵过程中的补料量或补料率,目前在生产中还只是凭经验确定,或者根据一、两个一次检测的静态参数(如基质残留量、pH、溶解氧浓度等)设定控制点,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很难同步地满足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需要,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基质的调控反应。因而现在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实现补料的优化控制。
补料分批发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单一补料分批发酵和反复补料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作为分批发酵向连续发酵的过渡,兼有两者之优点,而且克服了两者之缺点。同传统的分批发酵相比,补料分批发酵的优越性是明显的。首先,它可以解除营养物基质的抑制、产物反馈抑制和葡萄糖分解阻遏效应。其次,对于好氧发酵,它可以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一次性投入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过多,以至通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第三,它还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减少菌体生成量,提高有用产物的转化率。在真菌培养中,菌丝的减少可以降低发酵液的黏度,便于物料输送及后处理。与连续发酵相比,它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问题,其适用范围也比连续发酵广。
目前,运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进行生产和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单细胞蛋白、氨基酸、生长激素、抗生素、维生素、酶制剂、有机溶剂、有机酸、核苷酸、高聚物等,几乎遍及整个发酵行业。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液体发酵中,在固体发酵及混合培养中也有应用。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及微机在发酵过程自动控制中的应用,补料分批发酵技术将日益发挥
出其巨大的优势。
6 发酵工艺控制
发酵过程中,为了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定期取样测定或进行连续测量。反映发酵过程变化的参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采用特定的传感器检测的参数,它们包括反映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变化的参数,如温度、压力、搅拌功率、转速、泡沫、发酵液黏度、浊度、pH、离子浓度、溶解氧、基质浓度等,称为直接参数。另一类是至今尚难于用传感器来检测的参数,包括细胞生长速率、产物合成速率和呼吸商等。这些参数需要在一些直接参数的基础上,借助于电脑计算和特定的数学模型才能得到,因此被称为间接参数。上述参数中,对发酵过程影响较大的有温度、pH、溶解氧浓度等。
6.1温度
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影响各种酶反应的速率,改变菌体代谢产物的合成方向,影响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除这些直接影响外,温度还对发酵液的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如发酵液的黏度、基质和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和传递速率、某些基质的分解和吸收速率等,进而影响发酵的动力学特性和产物的生物合成。
最适发酵温度是既适合菌体的生长,又适合代谢产物合成的温度,它随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菌体生长阶段不同而改变。理论上,整个发酵过程中不应只选一个培养温度,而应根据发酵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培养温度。但实际生产中,由于发酵液的体积很大,升降温度都比较困难,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往往采用一个比较适合的培养温度,使得到的产物产量最高,或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发酵温度可通过温度
计或自动记录仪表进行检测,通过向发酵罐的夹套或蛇形管中通人冷水、热水或蒸汽进行调节。工业生产上,所用的大发酵罐在发酵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加热,因为发酵中会释放大量的发酵热,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还需要加以冷却,利用自动控制或手动调整的阀门,将冷却水通人夹套或蛇形管中,通过热交换来降温,保持恒温发酵。
6.2 pH
pH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影响酶的活性,当pH抑制菌体中某些酶的活性时,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②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排泄;③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④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另外,pH还会影响某些霉菌的形态。
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取决于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的代谢,是引起pH变化的重要原因,发酵液的pH变化乃是菌体产酸和产碱的代谢反应的综合结果。每一类微生物都有其最适的和能耐受的pH范围,大多数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3~7.5,霉菌和酵母菌为3~6,放线菌为 7~8。而且微生物生长阶段和产物合成阶段的最适pH往往不一样,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来确定。为了确保发酵的顺利进行,必须使其各个阶段经常处于最适pH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和控制pH。首先需要考虑和试验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使它们有个适当的配比,使发酵过程中的pH变化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达不到要求,还可在发酵过程中补加酸或碱。过去是直接加入酸(如 H2SO4)或碱(如NalOH)来控制,现在常用的是以生理酸性物质如(NH4)2SO4和生理碱性物质如氨水来控制,它们不仅可以调节pH,还可以补充氮源。此外,用补料的方式来调节pH也比较有效。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青霉素发酵的补料工艺,利
用控制葡萄糖的补加速率来控制pH,其青霉素产量比用恒定的加糖速率和加酸或碱来控制PH的产量高25%。目前已试制成功适合于发酵过程监测pH的电极,能连续测定并记录pH的变化,将信号输入pH控制器来指令加糖、加酸或加碱,使发酵液的pH控制在预定的数值。
6.3溶解氧浓度
对于好氧发酵,溶解氧浓度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好氧性微生物在进行深层培养时,需要适量的溶解氧以维持其呼吸代谢和某些产物的合成,氧的不足会造成代谢异常,产量降低。
现在可采用复膜氧电极来检测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
要维持一定的溶氧水平,需从供氧和需氧两方面着手。在供氧方面,主要是设左提高氧传递的推动力和氧传递系数,可以通过调节搅拌转速或通气速率来控制司时要有适当的工艺条件来控制需氧量,使菌体的生长和产物形成对氧的需求量不超过设备的供氧能力。已知发酵液的需氧量,受菌体浓度、基质的种类和浓度以受培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以菌浓的影响最为明显。发酵液的摄氧率随菌浓曾大而增大,但氧的传递速率随菌浓的对数关系减少。因此可以控制合适的菌体在度,使得产物的比生产速率维持在最大值,又不会导致需氧大于供氧。这可以通过控制基质的浓度来实现,如控制补糖速率。除控制补料速度外,在工业上,还可采用调节温度(降低培养温度可提高溶氧浓度)、液化培养基、中间补水、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工艺措施,来改善溶氧水平。
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控制很重要,目前发酵工艺控制的方向是转向自动化控制,因而希望能开发出更多更有效的传感器用于过程参数的检测。此外,对于发酵终点的判断也同
样重要。生产不能只单纯追求高生产力,而不顾及产品的成本,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合理的放罐时间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发酵时间所得的产物产量计算出发酵罐的生产力和产品成本,采用生产力高而成本又低的时间,作为放罐时间。确定放罐的指标有:发酵产物的产量,发酵液的过滤速度,发酵液中氨基氮的含量,菌丝的形态,发酵液的PH、外观和黏度等。发酵终点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7 发酵设备
进行微生物深层培养的设备统称发酵罐。一个优良的发酵装置应具有严密的结构,良好的液体混和性能,较高的传质、传热速率,同时还应具有配套而又可靠的检测及控制仪表。由于微生物有好氧与厌氧之分,所以其培养装置也相应地分为好氧发酵设备与厌氧发酵设备。
7.1 好氧发酵设备
对于好氧微生物,发酵罐通常采用通气和搅拌来增加氧的溶解,以满足其代谢需要。根据搅拌方式的不同,好氧发酵设备又可分为机械搅拌式发酵罐和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7.1.1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
机械搅拌式发酵罐是发酵工厂常用的类型之一。它是利用机械搅拌器的作用,使空气和发酵液充分混合,促进氧的溶解,以保证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所需的溶解氧。比较典型的是通用式发酵罐和自吸式发酵罐。
7.1.2 通风搅拌式发酵罐
在通风搅拌式发酵罐中,通风的目的不仅是供给微生物所需要的氧,同时还利用通人发酵罐的空气,代替搅拌器使发酵液均匀混合。常用的有循环式通风发酵罐和高位塔式发酵罐。
7.2厌氧发酵设备
厌氧发酵也称静止培养,因其不需供氧,所以设备和工艺都较好氧发酵简单。严格的厌氧液体深层发酵的主要特色是排除发酵罐中的氧。罐内的发酵液应尽量装满,以便减少上层相的影响,有时还需充人无氧气体。发酵罐的排气口要安装水封装置,培养基应预先还原。此外,厌氧发酵需使用大剂量接种(一般接种量为总操作体积的10%-20%),使菌体迅速生长,减少其对外部氧渗人的敏感性。酒精、丙酮、丁醇、乳酸和啤酒等都是采用液体厌氧发酵工艺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厌氧发酵设备如酒精发酵罐和用于啤酒生产的锥底立式发酵罐。
8 下游加工过程
从发酵液中分离、精制有关产品的过程称为发酵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发酵液是含有细胞、代谢产物和剩余培养基等多组分的多相系统,黏度通常很大,从中分离固体物质很困难;发酵产品在发酵液中浓度很低,且常常与代谢产物、营养物质等大量杂质共存于细胞内或细胞外,形成复杂的混合物;欲提取的产品通常很不稳定,遇热、极端pH、有机溶剂会分解或失活;另外,由于发酵是分批操作,生物变异性大,各批发酵液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下游加工有一定弹性,特别是对染菌的批号也要能够处理。发酵的最后产品纯度要求较高,上述种种原因使得下游加工过程成为许多发酵生产中最重要、成本费用最高的环节,如抗生素、乙醇、柠檬酸等的分离和精制占整个工厂投资的60%左右,而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发酵生产中因缺乏合适的、经济的下游处理方法而不能投入生产的例子是很
多的。因此下游加工技术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
下游加工过程由许多化工单元操作组成,通常可分为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提取、精制以及成品加工四个阶段。发酵液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常用酸化、加热、加絮凝剂等方法。固液分离则常用到过滤、离心等方法。如果欲提取的产物存在于细胞内,还需先对细胞进行破碎,细胞破碎方法有机械、生物和化学法,大规模生产中常用高压匀浆器和球磨机。细胞碎片的分离通常用离心、两水相萃取等方法。
8.1提取
经上述步骤处理后,活性物质存在于滤液或离心上清液中,液体的体积很大,浓度很低。接下来要进行提取,提取的目的主要是浓缩,也有一些纯化作用。常用的方法有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萃取法、超滤法
8.2精制
经提取过程初步纯化后,液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但纯度提高不多,需要进一步精制。初步纯化中的某些操作,如沉淀、超滤等也可应用于精制。大分子(蛋白质)精制依赖于层析分离,层析分离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间分配情况不同,进而在层析柱中的运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根据分配机制的不同,分为凝胶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聚焦层析、疏水层析、亲和层析等几种类型。层析分离中的主要困难之一是层析介质的机械强度差,研究生产优质层析介质是下游加工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分子物质的精制则可利用结晶操作。
9 成品加工
经提取和精制后,根据产品应用要求,有时还需要浓缩、无菌过滤和去热原、干燥、加稳定剂等加工步骤。浓缩可采用升膜或降膜式的薄膜蒸发或者采用膜过滤的方法,对热敏性物质可用离心薄膜蒸发进行浓缩,对大分子溶液可用超滤膜过滤、小分子溶液可用反渗透膜过滤进行浓缩。用截断相对分子质量10000的超滤膜可除去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以内的产品中的热原,同时也达到了过滤除菌的目的。如果最后要求的是结晶性产品,则上述浓缩、无菌过滤等步骤应放于结晶之前,而干燥则通常是固体产品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方法根据物料性质、物料状况及当地具体条件而定,可选用真空干燥、红外线干燥、沸腾干燥、气流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等方法。
10 固体发酵
某些微生物生长需水很少,可利用疏松而含有必需营养物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发酵生产,称为固体发酵。我国传统的酿酒、制酱等生产等均为固体发酵。另外,固体发酵还用于蘑菇的生产、奶酪和泡菜的制作以及动植物废料的堆肥等。固体发酵所用原料一般为经济易得、富含营养物质的工农业中的副、废产品,如麸皮、薯粉、大豆饼粉、高粱、玉米粉等。根据需要有的会对原料进行粉碎、蒸煮等预加工以促进营养物吸收,改善发酵生产条件,有的需加入尿素、硫酸铵及一些无机酸、碱等辅料。
固体发酵一般都是开放式的,因而不是纯培养,无菌要求不高,它的一般过程为:将原料预加工后再经蒸煮灭菌,然后制成含一定水分的固体物料,接人预先培养好的菌种,进行发酵。发酵成熟后要适时出料,并进行适当处理,或进行产物的提取。根据培养基的厚薄可分为薄层和厚层发酵,用到的设备有帘子、曲盘和曲箱等。薄层固体发酵是利用木盘或苇帘,在上面铺1~2cm厚的物料,接种后在曲室内进行发酵;厚层固体发酵是利用深槽(或池),在其上部架设竹帘,帘上铺一尺多厚的物料,接种后在深槽下部通气进行发酵。
固体发酵所需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并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些来源丰富的工农业副产品,因此至今仍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上不同程度地沿用着。但是这种方法有许多缺点,如劳动强度大,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微生物品种少、生长慢,产品有限等,所以目前主要的发酵生产多为液体发酵。
小结
发酵工程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又融合了现代科学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组成部分。现代的发酵工程不仅包括菌体生产和代谢产物的发酵生产,还包括微生物机能的利用,其主要内容为生产菌种的选育,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提取与精制等。工业生产上常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等,根据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好氧性发酵和厌氧性发酵两大类;按照设备来分,发酵又可分为敞口发酵、密闭发酵、浅盘发酵和深层发酵,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液体深层发酵过程主要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三种类型,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发酵过程中,为了能对生产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需要对有关工艺参数进行定期取样测定或进行连续测量,这些参数包括温度、pH和溶解氧浓度等。用于微生物深层培养的设备称为发酵罐,包括多种类型,它应具有严密的结构,良好的液体混合性能,较高的传质、传热速率,同时还应具有可靠的检测及控制仪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