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000字的观后感

2022-10-10 来源:吉趣旅游网
3000字的观后感

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从“千年局变”到“继往开来”,《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先从“千年局变”说起吧,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而中国的几近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毫无疑问,一个落后的农业化国家遇上一个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工业化国家,鸦片战争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灾难从此降临了??在列强的威逼利诱之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何在 “,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 随着袁世凯的登台,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的签订,而辛亥革命也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依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始。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5月4日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个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给年轻的中国带来了希望。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正面站场和敌后站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而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内战的胜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正如片中所说:“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了,中国新生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这过程中,不无曲折的经历,大跃进的错误发展使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几乎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时期,而然,即使这样,中国也没有停止建设新中国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在外交上,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的进行,给中国带来了伟大转折。邓小平的伟大思想不仅仅给中国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中,邓小平密切关注它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改革经验。

随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从80年代初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而规划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多次谈话中,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引导我党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如今中国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年头了。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鉴,避免犯下当年的错误,而且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改革开放的步伐。因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成功,新科技的进步让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这期间,有挑战,有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各国都开始贬值本币保全经济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成为负责的大国。在3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再次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巨大优越性,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军民共同谱写的抗洪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始终是坚持着中国人民的强大后盾。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终于跨越了重重困难,以不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新的面貌。

新世纪,新起点,“继往开来”。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我们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建党伟业观后感3000字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那些历史的见证品已逐渐被世人所淡忘,但唯一能让我们铭记的是敢于为革命事业而牺牲,敢于为革命事业而流血,敢于在列强的欺凌下,依然怀揣振兴中华理想的那份豪情壮志。回到那充满战火硝烟的时代,感受先辈们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更能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牢记历史,祖国的今天是通过千千万万具有理想抱负的共产党人通过鲜血换取而来的,那些为了解放全中国人类的伟大先烈们,那不怕牺牲的精神,敢于拼搏敢于与恶劣势利斗争,这可贵的精神是值得追随的。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正当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

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有无限的自由,可这些自由是谁赢取的呢,是党。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美好的时代下,不用呼吸战火弥漫的空气,只需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不需要担忧吃了上顿没下顿,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需要担虑半夜敌人入侵,只需安然入睡。中国已经从落后走向繁荣。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一部叫《建党伟业》电影,将我们带回到了历史的前沿,再次感受曾经那段不可磨灭的光辉时代。观看该片《建党伟业》,通过观看该部电影,在我的心灵深处得到了全新的洗礼,几个角度折射出对我的生活带来的启示:曾经在我并不了解获得全中国解放的过程时,当还是孩童参加每日的升旗仪式时,我不禁在想,为什么如此看重着这面“五星红旗”,为什么我们要对着她每日歌唱,连串的疑问随之而来,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在未能深入了解的阶段,我站在五星红旗下留下过感动的眼泪,只因老师告知这是用鲜血染红的,想到鲜血想到那些在血泊中倒下的英雄们,想到眼前的幸福生活,情不自禁的掉下这敬重之情之泪。当我看到该片时,我再次被该片中的场景所带到那个年代,去感受着当时人们所承受的一切悲苦,受着压迫的中国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自己的信仰,通过顽强的拼搏,获得了历史性的成功。

虽然我并没有完全从该片中理清思路,可是却从中得到了收获,那历史的真实写照,那编剧们绞尽脑汁用一部电影些描绘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交代重大的历史,立体化、场景化、人物真实演绎等等,无不能带给观看者的感动,铭记那历史的不可磨灭一幕。站在当今社会的前沿,作为80年代21世纪的新一代都是幸福的,电影中的那种流离飘荡的生活,是不曾经历过的,我的爷爷曾给我讲述过他所生活的年代,我的父母们也曾阐述过他们的生活年代,作为对比不言而喻,是何等的差距,并非是自始至终就有着这样祥和幸福的新生活,有句歌词生动刻画了历史的演变,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唱遍了大

江南北。是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有了党的正确方针,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建党伟业》这样的历史大片,就是在这样的写照,这样的拍摄,让我们更贴近历史去感知感观和感触,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的。因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了这些不能磨灭的历史,我们还需要在党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下,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自我磨练、自我改造来形成新的观念。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我的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我还必须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加强自身的学习,加强自我的党性修养,更要要求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处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在认识和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上,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能自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对待入党积极分子这个称谓,在现有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好实事求是。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建党伟业》,给观看者留下巨大的遐想空间。我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那些为了国家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先辈们,他们的精神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难道生活在现今社会的我们,不应该去将这样的精神发扬光大吗?那些先辈党员们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追随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一个个生动人物的刻画,革命的意志始终在他们的精神中永驻,他们忘我的工作热情和爱党爱人民的高尚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事业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力量,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给我们撑起了幸福阳光之伞,正因有了中国共产党,顺应着拥有了祖国新时代的繁荣昌盛的今天。

观看《建党伟业》的同时,让我联想到目前的工作,我是一名国有企业的纪检干事,在企业的帮助下学习成长,企业给了我个人的人生舞台,

展现自己的魅力所在,虽不是光鲜夺目,却也在本职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想想来之不易的生活,想想那先辈们付出的一切,想想电影中老一辈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奉献,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党内部分党员的贪污受贿行为,对得起先辈

们的付出所换来的一切吗?革命的意志慢慢衰退,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被外来不正之风所感染,工作热情退化,严重的影响了党的形象和战斗力。使我更懂得了为了维护正气和谐的团队,纪检的职责所在,更为精细化的工作必不可少。透过视觉纵观历史,一部《建党伟业》将给我们留下建党90周年的珍贵的一暮,回看离我们已经90年的建党历程,想想今天美好幸福的现代化生活,现今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比起先辈们曾经的艰辛,轻如鸿毛,在那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你,饱受着辗转流亡、饥寒交迫他们都不怕,我们经更应该坚信今天的生活是美好的。

《建党伟业》更鼓舞了那些正处于堕落期的21世纪的青年们,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吧,让历史的革命先辈们的信仰去净化我们的心灵,去感受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珍惜他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担负起我们的责任与使命,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己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子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

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着;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着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

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己所需,觅求自己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己内省不已,都需要自己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以为道。层次不同,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同人不同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道德经读后感3000字(二)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文秘频道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认为坚持按规律

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昔之得一者古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文秘频道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其致之推而言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颠覆。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XX欲如玉,XX如石。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

由此可见,以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文秘频道对无为的崇拜。

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

老文秘频道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

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关于无为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文秘频道。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文秘频道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