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修教师发展

2020-12-16 来源:吉趣旅游网


研修教师发展 三年规划

(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其对学生的培养正确与否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已迫在眉睫。面对教育对小学教师提出的高要求、面对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高期望、面对经济形式不断的发展,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促使我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顺应现今教育的要求,为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刻不容缓。 一、我校师资情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校,随着师资的不断输出,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存在着过于年轻化,结构不尽合理,缺少梯度。

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从2000年9月开始探索使用新教材,几年来,教师虽然对课改的教育理念、新教材的特点有所了解,并能开始尝试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教师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痕迹,表现为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活动中学生缺少探索与思维的空间,主体地位偏失; 2.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利用中,虽有意识但行动的落实上还有待加强; 3.教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从孩子的生活中挖掘教育价值,但总感

觉这样的挖掘对自身压力太大,有时操作中感到迷茫;

4.新教材版本较多,全校六个年级使用三套不同版本的教材,加上地域偏,教材内容相对以前呈现出立体式知识分布,较为笼统,给教师很大的自我驾驭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教师在撰写材料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对于写案例、写论文有一定的内惧心理。

6.教师能尝试在教学中进行整合教育,但发现这样的整合有些牵强。

在正视小学师资队伍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作为小

学领导层的管理者,同样也有一些需要急切解决的事项;

1.在课改的进程中,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激情?

2.在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师资队伍中如何有效培养出学科骨干和优秀教师?

3.怎样更好的保证科研为教研服务,同时做到有效结合? 二、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导向,以沙区教育局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据我校教师发展现状与培养实际,以培养和造就各层面、各层次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培养措施,立足课堂与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从而为我校三年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预期目标

到2013年底,我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有明显提升,市级骨干教师由原

来的5名增至8名,占教师比例的20%左右,区骨干教师10名,占全校教师比例的25%,校教学新秀10名,占全校教师比例的25%以上。

(一)新教师:(0——3年内或新转科教师) 1.能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各类教育教学资料的撰写有一定质量。班主任与学生关系融洽、与科任教师的合作、与家长及校外人士的交流较好等。

3.自身形象的塑造:在实际的工作中逐渐形成“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形象。

4.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熟悉学段教材,掌握学段教材的知识体系。

5.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适应发展期青年教师(3——5年):

1.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品德高尚、作风民主、团结协作。

2.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研读各年龄阶段教材与孩子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孩子的主动发展。 3.反思中实践、观察中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 4.加强对新教材实施中整合的实践研究,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为学校教育教学做出贡献。

5.承担小学区级和校级课题的研究,研究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教育质量。

6.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并大胆将其运用于实践。 (三)校中青年教师(40岁以下)

1.形成稳定的优秀思想素质,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团结同事,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熟悉新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实践研究中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舞台。

3.善于认真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经验,以课题研究指导教育教学,优化教育教学过程,逐步形成教育教学风格特色。

4.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善于自我调控,善于调整人际关系,有健康的体力担当相应的工作量。

5.具备现代教育观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

四、具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5年内青年教师: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目标:

1.熟悉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熟悉各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2.认真研读新教材,熟悉本学段教材特点。

3.开展“新教师亮相课”活动,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呈现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

4.依据新教材特点整合课堂教学,对整合教学能进行创新。 5.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 6.了解观察的技巧,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指导。 措施:

1.开展0-5年新教师培训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学习新教材、新课程。 2.每月深入新教师班级,给予面对面的实践指导,就教师行为与学生特点进行指导。

3.开展师徒带教与外出跟班学习活动,在互听评课过程中提高教师实践新教材的能力。

4.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师以幻灯片的形式予以展示,提高教师使用幻灯片的能力。

5.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6.撰写观察记录或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积累和反思能力。 第二阶段: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目标:

1.熟悉学生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能为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2.研读新教材,熟悉跨年龄段教材特点,同时熟悉新教材的特点和知识体系。

3.独立设计班队会活动方案,组织学生活动有初效。

4.现代化教学技术有提高,有较为熟练地使用自己制作的动画作品。 措施:

1.继续对新教师进行每月的集中学习制度,组织学习新教材、新课程,

熟悉跨年龄段教材特点。

2.继续每月深入新教师班级,就教师的分层教育进行指导。 3.开展“课标知识知多少”智力竞答活动,在对课标与新教材的进一步解读中提高教师实践新教材中资源整合的能力。

4.开展课件制作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 5.开展班队会设计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组织班级活动的预设能力。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目标:

1.熟悉各学段学生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能主动自如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

2.独立设计班队会活动方案,组织学生活动有实效,并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3.依据新教材整合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践性原则,开发设计各种教育实践活动。

4.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主动承担区级课题。 措施:

1.开展“实效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教师实际能力,在说课-讲课—评课—反思—再实践中了解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情况。 2.开展“阳光杯”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 3.提高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能力。 (二)40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目标:

1.研读新教材,熟悉应用实践经验。 2.校本化进程中尝试班本化主题。

3.开展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在互听评中提高自己应用新教材的能力。

4.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予以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5.进一步巩固对各类学生的认识,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措施:

1.开展自愿者队伍,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学习的舞台。

2.了解学生言行举止中与教育不符的内容,并予以解决,总结出经验。 第二阶段: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目标:

1.进一步研读新教材,在观察记录上作有效研究。

2.有效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合理开展德育活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有实效有特色。 4.熟悉地方教材,结合教材科学开展活动。

5.加强教科研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 措施:

1.开展教研组合作课题,课题能立项为市级课题。

2.继续探索班本化综合实践主题的形成,要求一个学年中形成一个较高质量的班本化综合实践主题,主题产生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

际,体现新教材课程的特点。

第三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目标:

1.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把握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合理开展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效果好,渗透德育有落实。 3.具备教科研研究能力,初步形成教育成果集。 措施:

1.继续组织对教材的学习,研读教材的课程结构,了解预设与生成的内涵所在,恰当处理。

2.开展综合实践教学研究,研讨实践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进行及预设与生成的把握。

3.整理、收集三年来的教科研成绩,将成果汇编成册。

4.开展“我的教育叙事”研讨与演讲活动,帮助教师梳理三年教学思路。 5.一个学年形成1个高质量的班本化主题,主题具有借鉴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