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实用新型专利]

2021-11-11 来源:吉趣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202964487U*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64487 U(45)授权公告日 2013.06.05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220618518.8(22)申请日 2012.11.21(30)优先权数据

101113215 2012.04.13 TW(73)专利权人志拓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市(72)发明人黄秉文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01

代理人潘光兴(51)Int.Cl.

B25B 13/46(2006.01)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8页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18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包括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一个容纳空间与一个容室;一个驱动件,其设于该容纳空间,该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齿与一个第二环齿,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皆环设于该驱动件的外周缘,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形成错开;一个第一棘块设于该容室,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齿部;一个第二棘块设于该容室,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齿部;一个第一顶掣装置设于该容室,该第一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一棘块;一个第二顶掣装置设于该容室,该第二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二棘块,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分别啮合于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CN 202964487 UCN 20296448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3页

1.一种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一个容纳空间与一个容室,该容纳空间与该容室呈相通;一个驱动件,其设于该容纳空间,该驱动件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齿与一个第二环齿,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皆环设于该驱动件的外周缘,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的齿形形成错开;

一个第一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齿部;一个第二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齿部;一个第一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一棘块;一个第二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二棘块;其中使该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或该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二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分别啮合于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环齿包括数个第一齿峰与数个第一齿谷,该第二环齿包括数个第二齿峰与数个第二齿谷,该第二齿峰对应于该第一齿谷,该第二齿谷对应于该第一齿峰;

该第一齿部包括数个第三齿峰与数个第三齿谷,该第二齿部包括数个第四齿峰与数个第四齿谷,该第四齿峰对应于该第三齿峰,该第四齿谷对应于该第三齿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

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

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头部包括一个顶掣件;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

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顶掣件包括一个底面与一个立面,该底面呈新月型,该底面呈外凸弧状的一端对应于该弧壁,该立面与该底面呈垂直,该立面朝向同一侧凸设有一个第一凸部与一个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呈平行,该第一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部,该第二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二凸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

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

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容室设有一个第一容槽与一个第二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穿设于该弧壁,且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呈平行;

第一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顶掣件与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顶掣件套设该第一弹性

2

CN 202964487 U

权 利 要 求 书

2/3页

件,该第二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二顶掣件与一个第二弹性件,该第二顶掣件套设该第二弹性件;

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一顶掣件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一容槽;

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二顶掣件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二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二容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包括一个防脱件,该容纳空间穿透该头部的两端,该头部一端形成一个挡面,该头部另一端形成一个凹缘,该防脱件设为C型扣;

该驱动件包括一个驱动孔与一个环沟,该驱动孔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对应于该凹缘,该防脱件同时设于该凹缘与该环沟,该驱动件一端抵设于该挡面,该驱动件另一端被该防脱件所限位,使该驱动件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

7.一种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一个容纳空间与一个容室,该容纳空间与该容室呈相通;一个驱动件,其设于该容纳空间,该驱动件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齿,该第一环齿环设于该驱动件的外周缘;

一个第一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齿部;一个第二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齿部,第一棘块与该第二棘块上下叠合,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与该第二棘块的第二齿部的齿形形成交错;

一个第一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一棘块;一个第二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二棘块;其中使该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或该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啮合于该第一环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齿部包括数个第三齿峰与数个第三齿谷,该第二齿部包括数个第四齿峰与数个第四齿谷,该第二棘块的第四齿峰对应于该第一棘块的第三齿谷,该第四齿谷对应于该第三齿峰。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

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

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头部包括一个顶掣件;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

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顶掣件包括一个底面与一个立面,该底面呈新月型,该底面呈外凸弧状的一端对应于该弧壁,该立面与该底面呈垂直,该立面朝向同一侧凸设有一个第一凸部与一个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

3

CN 202964487 U

权 利 要 求 书

3/3页

凸部呈平行,该第一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部,该第二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二凸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

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

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容室设有一个第一容槽与一个第二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穿设于该弧壁,且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呈平行;

第一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顶掣件与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顶掣件套设该第一弹性件,该第二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二顶掣件与一个第二弹性件,该第二顶掣件套设该第二弹性件;

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一顶掣件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一容槽;

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二顶掣件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二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二容槽。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包括一个防脱件,该容纳空间穿透该头部的两端,该头部一端形成一个挡面,该头部另一端形成一个凹缘,该防脱件设为C型扣;

该驱动件包括一个驱动孔与一个环沟,该驱动孔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对应于该凹缘,该防脱件同时设于该凹缘与该环沟,该驱动件一端抵设于该挡面,该驱动件另一端被该防脱件限位,使该驱动件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

4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

1/8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棘轮扳手,尤其是指一种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公告号第202344447U号《便于组装的单向棘轮扳手改

良结构》,其包括:一棘轮扳手本体,该棘轮扳手本体一棘轮头位置设有贯通的一容置孔,该容置孔供组装一棘轮,该棘轮的外周面设成一棘齿面,该容置孔侧壁面开设有内凹的一弧凹槽;其特征在于:一弧形构件,该弧形构件恰得以单手握住,且相当容易组装容置入该弧凹槽内,该弧形构件包含由一弧形组块、一弹簧、一棘块所组成,该棘块设有一柱体及朝向该棘轮设有数棘齿,该弧形组块设有一容簧孔,以该柱体及该容簧孔组装限位该弹簧,该弧形组块往该棘块侧边一体延伸设有一延伸翼板,以该延伸翼板使该棘块、该弹簧与该延伸翼板可便于单手握住组装。该棘轮扳手本体的该容置孔两端分别设有一环凸缘及一环凹沟,该环凸缘得挡住该棘轮一面,而该环凹沟供一扣簧扣设以挡住该棘轮另一面防脱出。 [0003] 当棘块啮合于棘轮头时,棘块的棘齿的齿型与棘轮头的齿型关系着棘轮扳手转动的角度,但是齿型的比例必须考虑棘轮的整体尺寸,齿型的大小并非能够无条件的缩小,因为当齿型太小时,棘轮扳手驱动待驱动件时,可能会因为齿型太小而发生扭力不足或崩齿的情况。

[0004] 申请人为了满足提供一定扭力且提供更小角度转动而创作本实用新型,希望借助本实用新型排除或至少减轻先前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

[0006] 本实用新型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包括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一个容纳空间与一个容室,该容纳空间与该容室呈相通;一个驱动件,其设于该容纳空间,该驱动件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齿与一个第二环齿,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皆环设于该驱动件的外周缘,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形成错开;一个第一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齿部;一个第二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齿部;一个第一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一棘块;一个第二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二棘块,;其中使该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或该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二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分别啮合于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环齿包括数个第一齿峰与数个第一齿谷,该第二环齿包括数个第二齿峰与数个第二齿谷,该第二齿峰对应于该第一齿谷,该第二齿谷对应于该第一齿峰;该第一齿部包括数个第三齿峰与数个第三齿谷,该第二齿部包括数个第四齿峰与数个第四齿谷,该第四齿峰对应于该第三齿峰,该第四齿谷对应于该第三齿谷。

5

CN 202964487 U[0008]

说 明 书

2/8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

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 [0009] 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头部包括一个顶掣件;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0010]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顶掣件包括一个底面与一个立面,该底面呈新月型,该底面呈外凸弧状的一端对应于该弧壁,该立面与该底面呈垂直,该立面朝向同一侧凸设有一个第一凸部与一个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呈平行,该第一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部,该第二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二凸部。 [0011]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容室设有一个第一容槽与一个第二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穿设于该弧壁,且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呈平行;第一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顶掣件与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顶掣件套设该第一弹性件,该第二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二顶掣件与一个第二弹性件,该第二顶掣件套设该第二弹性件;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一顶掣件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一容槽;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二顶掣件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二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二容槽。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头部包括一个防脱件,该容纳空间穿透该头部的两端,该头部一端形成一个挡面,该头部另一端形成一个凹缘,该防脱件设为C型扣;该驱动件包括一个驱动孔与一个环沟,该驱动孔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对应于该凹缘,该防脱件同时设于该凹缘与该环沟,该驱动件一端抵设于该挡面,该驱动件另一端被该防脱件所限位,使该驱动件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

[0013]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其包含有:一个头部,该头部包括一个容纳空间与一个容室,该容纳空间与该容室呈相通;一个驱动件,其设于该容纳空间,该驱动件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包括一个第一环齿,该第一环齿环设于该驱动件的外周缘;一个第一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齿部;一个第二棘块,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齿部,第一棘块与该第二棘块上下叠合,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与该第二棘块的第二齿部的齿形形成交错;一个第一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一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一棘块;一个第二顶掣装置,其设于该容室,该第二顶掣装置顶掣该第二棘块;其中使该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或该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啮合于该第一环齿。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齿部包括数个第三齿峰与数个第三齿谷,该第二齿部包括数个第四齿峰与数个第四齿谷,该第二棘块的第四齿峰对应于该第一棘块的第三齿谷,该第四齿谷对应于该第三齿峰。

6

CN 202964487 U[0015]

说 明 书

3/8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

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头部包括一个顶掣件;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设于该顶掣件。 [0016]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顶掣件包括一个底面与一个立面,该底面呈新月型,该底面呈外凸弧状的一端对应于该弧壁,该立面与该底面呈垂直,该立面朝向同一侧凸设有一个第一凸部与一个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呈平行,该第一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一凸部,该第二顶掣装置所述另一端套设于该第二凸部。 [0017]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第一棘块包括一个第一弧面与一个第一凹缺,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一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凹设于该第一弧面,该第一凹缺包括一个第一抵面;该第二棘块包括一个第二弧面与一个第二凹缺,该第二齿部与该第二弧面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凹设于该第二弧面,该第二凹缺包括一个第二抵面;该容室相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该容室设有一个第一容槽与一个第二容槽,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穿设于该弧壁,且该第一容槽与该第二容槽呈平行;第一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顶掣件与一个第一弹性件,该第一顶掣件套设该第一弹性件,该第二顶掣装置包括一个第二顶掣件与一个第二弹性件,该第二顶掣件套设该第二弹性件;该第一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一顶掣件顶掣该第一凹缺的第一抵面,该第一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一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一容槽;该第二顶掣装置一端的第二顶掣件顶掣该第二凹缺的第二抵面,该第二顶掣装置另一端的第二弹性件设于该头部的第二容槽。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头部包括一个防脱件,该容纳空间穿透该头部的两端,该头部一端形成一个挡面,该头部另一端形成一个凹缘,该防脱件设为C型扣;该驱动件包括一个驱动孔与一个环沟,该驱动孔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对应于该凹缘,该防脱件同时设于该凹缘与该环沟,该驱动件一端抵设于该挡面,该驱动件另一端被该防脱件限位,使该驱动件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

[0019] 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形成交错的设计,当转动该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再持续转动时,该第一齿部脱离该第一环齿,而该第二棘块的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二环齿;又持续转动时,该第二齿部脱离该第二环齿,而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再度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分别啮合于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而提供更小角度转动的功效。

[0020] 本实用新型次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形成交错的设计,当转动该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再持续转动时,该第一齿部脱离该第一环齿,而该第二棘块的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又持续转动时,该第二齿部脱离该第一环齿,而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再度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而提供更小角度转动的功效。 [0021] 本实用新型又一要改良的技术手段为,借助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形成交错的

7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4/8页

设计与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形成交错的设计而不直接缩小齿型,这样的设计不会降低棘轮扳手的扭力,且不会有扭转过度而崩齿的情形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第一棘块与第二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由图4的5-5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第一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由图4的6-6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第二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延续,表第二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5的延续,表第一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3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第一棘块与第二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3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0的11-11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第一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33]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0的12-12割面线所取的剖视图,表第二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34]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表第一棘块与第二棘块分离。 [0035]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表第一棘块与第二棘块叠合。 [0036]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表第一棘块与第二棘块叠合。 [0037]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第一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38]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表第二棘块啮合于驱动件。 [0039]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40]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41] 10头部 11容纳空间 12容室 121弧壁

[0042] 122第一容槽 123第二容槽 13防脱件 14顶掣件[0043] 141底面 142立面 143第一凸部 144第二凸部[0044] 15挡面 16凹缘 20 驱动件21第一环齿

[0022]

8

CN 202964487 U[0045] [0046] [0047] [0048] [0049] [0050] [0051] [0052]

说 明 书

5/8页

211第一齿峰 212 第一齿谷 22第二环齿 221 第二齿峰222第二齿谷 23驱动孔 24环沟 30第一棘块

31第一齿部 311第三齿峰 312 第三齿谷 32第一弧面33第一凹缺 331第一抵面 40第二棘块 41第二齿部411第四齿峰 412第四齿谷 42第二弧面 43 第二凹缺431第二抵面 50第一顶掣装置 60第二顶掣装置50a第一顶掣装置51a第一顶掣件 52a第一弹性件60a第二顶掣装置61a第二顶掣件 62a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参照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包括一个头部10、一个驱动件20、一个第一棘块30、一个第二棘块40、一个第一顶掣装置50与一个第二顶掣装置60。

[0054] 该头部10包括一个容纳空间11、一个容室12、一个防脱件13与一个顶掣件14,该容纳空间11与该容室12呈相通,该容纳空间11穿透该头部10的两端,该头部10一端形成一个挡面15,该头部10另一端形成一个凹缘16,该防脱件13设于该凹缘16。该防脱件13设为C型扣。

该容室12相反于该容纳空间11的一端形成一个弧壁121。该顶掣件14设于该

容室12,该顶掣件14包括一个底面141与一个立面142,该底面141呈新月型,该底面141呈外凸弧状的一端对应于该弧壁121。该立面142与该底面141呈垂直,该立面142朝向同一侧凸设有一个第一凸部143与一个第二凸部144,该第一凸部143与该第二凸部144呈平行。

[0056] 该驱动件20设于该容纳空间11,该驱动件20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20包括一个第一环齿21、一个第二环齿22、一个驱动孔23与一个环沟24,该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皆环设于该驱动件20的外周缘,该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形成交错,该驱动孔23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24对应于该凹缘16,该防脱件13同时设于该凹缘16与该环沟24,该驱动件20一端抵设于该挡面15,该驱动件20另一端被该防脱件13限位,使该驱动件20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10。

[0057] 该第一环齿21包括数个第一齿峰211与数个第一齿谷212,该第二环齿22包括数个第二齿峰221与数个第二齿谷222(请见图5与图6),该第二齿峰221对应于该第一齿谷212,该第二齿谷222对应于该第一齿峰211。 [0058] 该第一棘块30设于该容室12,该第一棘块30包括一个第一齿部31、一个第一弧面32与一个第一凹缺33,该第一齿部31与该第一弧面32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一凹缺33凹设于该第一弧面32,该第一凹缺33包括一个第一抵面331。该第一齿部31包括数个第三齿峰311与数个第三齿谷312。

[0055]

该第二棘块40于本实施例中与第一棘块30呈相同形状,该第二棘块40设于该容

室12,该第二棘块40包括一个第二齿部41、一个第二弧面42与一个第二凹缺43,该第二齿部41与该第二弧面42分别位于相反的一面,该第二凹缺43凹设于该第二弧面42,该第

[0059]

9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6/8页

二凹缺43包括一个第二抵面431。该第二齿部41包括数个第四齿峰411与数个第四齿谷412,该第四齿峰411对应于该第三齿峰311,该第四齿谷412对应于该第三齿谷312。 [0060] 该第一顶掣装置50设于该容室12,该第一顶掣装置50一端顶掣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凹缺33的第一抵面331,该第一顶掣装置50另一端套设于该头部10的顶掣件14的第一凸部143,使该第一齿部31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顶掣装置50设为压缩弹簧。

[0061] 该第二顶掣装置60设于该容室12,该第二顶掣装置60一端顶掣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凹缺43的第二抵面431,该第二顶掣装置60另一端套设于该头部10的顶掣件14的第二凸部144,使该第二齿部41啮合于该第二环齿22。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顶掣装置60设为压缩弹簧。

[0062] 参照图5与图6,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在未使用状态下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抵面331受到该第一顶掣装置50的弹性顶推,使该第一齿部31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该第二棘块40因为该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形成交错,使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并未啮合于该第二环齿22。 [0063] 参照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啮合于该驱动件20的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借助该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形成交错的设计,当转动该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再持续转动时,该第一齿部31脱离该第一环齿21,而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啮合于该第二环齿22;又持续转动时,该第二齿部41脱离该第二环齿22,而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再度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该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齿部41轮流且分别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而提供更小角度转动的功效。

[0064] 本实用新型借助该第一环齿21与该第二环齿22形成交错的设计而不直接缩小齿型,这样的设计不会降低棘轮扳手的扭力,且不会有扭转过度而崩齿的情形发生。 [0065] 参照图9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头部10包括一个容纳空间11、一个容室12与一个防脱件13,该容室12设有一个第一容槽122与一个第二容槽123,该第一容槽122与该第二容槽123穿设于该弧壁121,且该第一容槽122与该第二容槽123呈平行。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差异在于该第一顶掣装置50a包

括一个第一顶掣件51a与一个第一弹性件52a,该第一顶掣件51a套设该第一弹性件52a。该第二顶掣装置60a包括一个第二顶掣件61a与一个第二弹性件62a,该第二顶掣件61a套设该第二弹性件62a。

[0067] 该第一顶掣装置50a设于该容室12,该第一顶掣装置50a一端的第一顶掣件51a顶掣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凹缺33的第一抵面331,该第一顶掣装置50a另一端的第一弹性件52a设于该头部10的第一容槽122,使该第一齿部31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一弹性件52a设为压缩弹簧。

[0066]

10

CN 202964487 U[0068]

说 明 书

7/8页

该第二顶掣装置60a设于该容室12,该第二顶掣装置60a一端的第二顶掣件61a

顶掣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凹缺43的第二抵面431,该第二顶掣装置60a另一端的第二弹性件62a设于该头部10的第二容槽123,使该第二齿部41啮合于该第二环齿22。第二实施例中该第二弹性件62a设为压缩弹簧。 [0069] 参照图13至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与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驱动件20,该驱动件20设于该容纳空间11,该驱动件20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20包括一个第一环齿21、一个驱动孔23与一个环沟24,该第一环齿21环设于该驱动件20的外周缘,该驱动孔23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24对应于该凹缘16,该防脱件13同时设于该凹缘16与该环沟24,该驱动件20一端抵设于该挡面15,该驱动件20另一端被该防脱件13所限位,使该驱动件20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10。

[0070]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差异在于该第一棘块30与该第二棘块40上下叠合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形成交错,该第二棘块40的第四齿峰411对应于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三齿谷312,该第四齿谷412对应于该第三齿峰311。

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

与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啮合于该驱动件20的第一环齿21。借助该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齿部41形成交错的设计,当转动该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再持续转动时,该第一齿部31脱离该第一环齿21,而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又持续转动时,该第二齿部41脱离该第一环齿21,而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再度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该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齿部41轮流且啮合于该第一环齿21而提供更小角度转动的功效。

[0072] 本实用新型借助该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齿部41形成交错的设计而不直接缩小齿型,这样的设计不会降低棘轮扳手的扭力,且不会有扭转过度而崩齿的情况发生。 [0073] 参照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驱动件20,该驱动件20设于该容纳空间11,该驱动件20能够驱动待驱动件,该驱动件20包括一个第一环齿21、一个驱动孔23与一个环沟24,该第一环齿21环设于该驱动件20的外周缘,该驱动孔23能够套接待驱动件,该环沟24对应于该凹缘16,该防脱件13同时设于该凹缘16与该环沟24,该驱动件20一端抵设于该挡面15,该驱动件20另一端被该防脱件13所限位,使该驱动件20不会自动脱离该头部10。

[0074]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另一个差异在于该第一棘块30与该第二棘块40上下叠合时,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一齿部31与该第二棘块40的第二齿部41形成交错,该第二棘块40的第四齿峰411对应于该第一棘块30的第三齿谷312,该第四齿谷412对应于该第三齿峰311。

[0075]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0071]

1.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借助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形成交错的设计,当转动该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再持续转动时,该第一齿部脱离该第一环齿,而该第二棘块的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二

[0076]

11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8/8页

环齿;又持续转动时,该第二齿部脱离该第二环齿,而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再度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分别啮合于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而提供更小角度转动的功效。

[0077] 2.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借助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形成交错的设计,当转动该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时,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再持续转动时,该第一齿部脱离该第一环齿,而该第二棘块的第二齿部啮合于该第一环齿;又持续转动时,该第二齿部脱离该第一环齿,而该第一棘块的第一齿部再度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轮流且啮合于该第一环齿而提供更小角度转动的功效。

[0078] 3.本实用新型可更小角度转动的棘轮扳手,借助该第一环齿与该第二环齿形成交错的设计与该第一齿部与该第二齿部形成交错的设计而不直接缩小齿型,这样的设计不会降低棘轮扳手的扭力,且不会有扭转过度而崩齿的情形发生。 [0079]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创作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12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8页

图1

13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18页

图2

14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3/18页

图3

15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4/18页

图4

16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5/18页

图5

17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6/18页

图6

18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7/18页

图7

19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8/18页

图8

20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9/18页

图9

21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0/18页

图10

22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18页

图11

23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18页

图12

24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18页

图13

25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18页

图14

26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18页

图15

27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6/18页

图16

28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7/18页

图17

29

CN 20296448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8/18页

图18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