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综合题

2023-06-03 来源:吉趣旅游网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知识点综合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爱之(_______) 破之(_________) 足跌没(__________)水中 了(_________)其大旨(_________) 光持石击瓮 (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

[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

2. 课内阅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__________的精神。

[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

3.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 ① 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有鸟若鸮⑥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⑦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曲折盘结。④至:到。⑤息:休息。⑥鸮(xiāo):鸱鸮(chī),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⑦感:感悟。

[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

[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

1 / 8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下面的词。

弃:_______ 是:_______ 方: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之”指代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文中的这个故事衍生出来的一句俗语是:______________ [5]说说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这篇小古文出自( )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海经》 C.《世说新语》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历,体验 B.吃一点试试 C.常常 D.曾经

[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 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

[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 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 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 [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

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

[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

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 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

[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2 / 8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

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

6.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④乎?

①涉:跋涉,就是“度过江河”的意思。 ②遽(jù):急遽,立刻,表示时间紧迫。 ③契(qì):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惑:迷惑,这里指“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坠于水(__________) (2)入水求之(_________) [2]请说说列句子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短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A.经常 B.曾经 C.尝试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 [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人。

8.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3 / 8

[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

好学(______) 晨夕不休(______) 悬屋梁(______) [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_____”画出来。

[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二)凿壁偷光

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4 / 8

之。邑人②大姓③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④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 ②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③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④ 佣作:被雇佣劳作。 [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及、到) B.衡乃穿壁引其光(穿过) C.主人怪(奇怪的) D.遂成大学(终于)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翻译下列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匡衡克服困难,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 [1]解释词语。

曰_____ 溺_______ 堙_____ 故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理解。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

[1]“资给以书”的“资”意思是________。当这个字表示“钱,货物”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 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

[3]根据文中第一句话用一个成语来起个题目。

5 / 8

[4](1)“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

(2)这是对匡衡的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他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请你列两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凿壁偷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延伸阅读。

钟毓、钟会少①有令誉②,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③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注释)①少:shào,年少时。②令誉:美好的声誉。③复:又。 [1]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_____)。 A.战战慄慄,汗不敢出 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3]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___________的孩子。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 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 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

15.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精卫填海

6 / 8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

[1]将课文补充完整。

[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

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

[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与欣赏。

望梅止渴①

魏式②行役③,失汲道④,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⑥,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②魏武:即曹操。③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④汲道:取水的途径。⑤饶:多,丰富。⑥出水:流出唾液。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失汲道:_________ ②军皆渴: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A.画蛇添足 B.画饼充饥 C.望眼欲穿 D.叶公好龙

17.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

(一)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shào shǎo)女,名曰(yuē rì)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故为(wèi wé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二)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

①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7 / 8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C.夸父与日逐走 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 道渴而死 [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 (___________)——(溺)——(__________)——(堙)

[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 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

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

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

18.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王冕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 (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