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南京大学文学院召开百年院庆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un Oct 19 14:56:24 2014)
本报讯 18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召开百年院庆,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高校中文系“掌门人
”及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文学科的传统与变革。
“在经济大潮波涛汹涌、功利思想甚嚣尘上的现实处境中,‘中文人’似乎已经被挤
压到社会边缘,被视为落伍者。”南大文学院莫砺锋教授感叹,连高校的中文教师,都在
实用学科和英文书写成为时尚的潮流中,逐渐边缘化。
然而,中文的作用无论在何时都不应被忽略。尤其是“中文人”自身,更应该感觉到
幸福。莫砺锋说,中文会让我们拥有更加丰盈的精神享受。“今人常常缺乏幸福感,是因
为欠缺精神生活。幸福的渠道多种多样,而中国文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我们学习中文,
最主要并非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化知识,而是获得有价值的生活范式,是了解先民们的诗意
-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生存。”莫砺锋举例,他最喜欢的六个诗人提供了六种精彩的人生范式。“烈士”屈原,
用自沉结束肉体生命,但获得精神的永生;“隐士”陶渊明,证明了朴素乃至贫困的生活
可以具有浓郁诗意;“豪士”李白,用行为鼓舞人们追求崇高、拒绝庸俗;“儒士”杜甫
,是“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个命题的真正实行者;“居士”苏轼,用坚韧引导人们在风雨
人生中诗意生存;“侠士”辛弃疾,鼓舞我们追求刚健、杜绝萎靡。
“他们都以高远的人生追求超越了实际处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正如王夫之说
,没有诗歌浸润的人,人生处境必然悲惨。我相信阅读中国文学,一定能使我们从昏沉心
境中蓦然惊醒,向诗意生存的方向大步迈进,而‘诗意生存’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
正的幸福人生。”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表示,“中文就是中文。高考科目调整,也并不意味着中
-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会王者归来;国家发展战略再改变,也不会刺激出版社出现古汉语著作的热切需求;官
员们再附庸风雅,也不会打着飞的来仙林校区听文学课程。”尽管如此,陈跃红表示仍然
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一个民族的母语和文学一直以来都关乎着国家的核心
价值观的塑造,关乎着人类灵魂的安居,关乎着国家历史文化的承继和开拓创新,关乎着
国民精神素质的提升和改善,这注定它任何时候都边缘不到哪里去。”而语言文化也是重
要生产力的因素,“不管出版业如何萎缩,动漫如何3D、4D,大数据和云储存的网络空间
如何海量,没有优秀的语言和图像内容去填充,那么技术也只是一个虚拟的空壳。中国要
挣脱低水平的发展陷阱,要实现有质量、有品牌、有文化的创新发展,就离不开语言文化
的滋养。”
-3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程千帆(左)指导莫砺锋读书。资料图片 摄于1980年
近日,南京大学文学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仙林校区恩玲剧场举行。百年来,李瑞清、
黄侃、陈中凡、程千帆等众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都执教过文学院。近日中午,程先生的嫡
传弟子、南大文学院资深教授莫砺锋接受记者专访,他说,程先生影响了他一生。
莫砺锋忆恩师 外校师生慕名来听课
程千帆是著名的中国古代文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1913年,曾在1978年至2000年
期间担任南京大学教授。他是公认的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
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1988年,南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被评选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很多人认为,这跟程
先生有密切关系。
莫砺锋回忆说,程先生1978年来到南大,第二年就开始招研究生。当时,莫砺锋还是
-4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安徽大学外文系本科二年级学生,通过考试进入南大中文系读研。“先生那年67岁,身体
不太好,只给我们3个研究生开课。他的课一周一次,每次听课总有50多人,挤满整整一间
教室。”不光是南大中文系的许多中青年教师来听课,连其他高校的师生也慕名而来。
莫砺锋还告诉记者,程先生做学术研究态度非常认真。他重视文献,重视考据,也重
视批评。而生活中的程先生是一个很有情趣的人。他曾告诫学生们不要光读书而忘了生活
,建议大家去看看画展听听音乐,有一次他还带学生去栖霞山游玩。
现在,莫砺锋也65岁了。他坦言,自己有些地方很像程先生。譬如教学方面,他也像
先生那样鼓励学生指出他的错误。他也欣赏学生的认真。他说,父亲去世得早,他后来一
直把程先生当作父亲。先生去世后,他像鲁迅把藤野先生照片挂在书房一样,把先生照片
挂在书桌的左前方。“我一抬头就能看到他,这也时刻警醒我不能偷懒懈怠。”
-5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大文学院成立100周年,莫砺锋见证了它最近35年的成长。他说,当年他刚来的时候
,中文系老师的办公楼就是现在南大的赛珍珠故居。那时候他们的阅览室只有一间,在现
在的西南楼里面,窗户朝北、里面只有三四张桌子。冬天非常寒冷。而上课也没有专用教
室。不过,这些年南大文学院发展迅速,硬件变化很大。唯一不变的是学风,依然像当年
那样平和、稳健、不浮躁。他说,南大文学院的师生守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他们会
在中文教学与研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昨天,南京大学文学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仙林校区举办。来自海内外的校友和嘉宾共同展
开了中文在新时代价值的热议。
[谈历史]
设科建系始于1914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6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渊源,可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光绪十四
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会汇文书院。其设科建系则始于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此后历经了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
至1952年,由汇文书院等基督教书院发展起来的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组成了南京大学中
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一百多年来,众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如李
瑞清、王瀣、黄侃、汪东、吴梅、胡小石、陈中凡、汪辟疆、方光焘、罗根泽、陈白尘、
陈瘦竹、程千帆等执教文学院。
[谈人才]
培养不少知名学者和杰出人物
1949年以来,南大文学院累计培养学生6000多人。其中有的成为各高校和文学界的知名学
-7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者,如胡裕树、徐中玉、钱谷融、周勋初、叶子铭、董健等;有的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界的杰
出人物,如现任全国政协副主任、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著名作家叶兆
言、赵本夫、吴春桃、程青、著名编辑徐俊、吴泓等。
叶兆言作为78级校友,回忆了当年在南大学习的情形。他至今还记得,当时系支部书记朱
老师跟他很豪迈地说过一句话:“在全国,只有北大中文系可以跟我们比,而且北大中文
系有些方面还不如我们!”叶兆言说,这句略显孩子气的话,听起来有些天真。但是,没
有热爱,哪有天真?身为南大文学院的学生,对这个院系充满了自豪感,情人眼里出西施
,难免有些自恋,充满的是对“家”的热爱。叶兆言说,当时在南大读书的时候,虽然经
常逃课,但是课外却阅读了大量的书,南大图书馆给他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老师让他们
-8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多读旧报纸旧杂志以了解历史,让他至今受益匪浅。最让他感触的是,学院对学生很宽松
,给大家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才会出现《蒋公的面子》这样的作品,“祝愿母校百尺竿
头,明天更美好。”
[谈中文]
现代文明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滋养和支撑
有人说,大信息时代,高校的中文系仿佛没有以前吃香了。北大中文系主任陈跃红则与大
家分享了中文在新时代的意义。“不得不承认,虽然高考改革了,但中文的地位未必能提
升到多么重要的程度;那些大企业家们也不会打飞的到南大文学院专门来听一堂课。”陈
跃红说,中文就是中文,不可能大热,但是它始终是人类灵魂的安顿者,是精神素质的改
善者,任何时候也不可能边缘化。同时不可否认,语言文字也有生产力,不管动画影视如
-9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何3D化,新媒体如何兴起,大数据云储存多么海量,都离不开优秀的语言内容作填充,否
则就成为虚拟的空壳。“现代文明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滋养和支撑。所以,我们要对中文充
满信心,我们愿意为此再忙上一千年,甚至更久更久。”
通讯员 徐南启 记者 王晶卉
南大文学院百年校庆现场。
胡小石先生的课从不点名,但却没有一个学生逃课。陈瘦竹先生近视的度数非常深,读书
时要拿着放大镜,程千帆先生将《校雠学》讲的生动有趣,学生们从不犯困。昨天是南京
大学文学院百年院庆的日子,前来赴会的耄耋高龄校友中,不少人都有幸聆听过胡小石、
汪辟疆、陈瘦竹、程千帆等大师授课。白发苍苍的“学长学姐”们虽然已阔别学校多年,
但只要聊起“先生们”的课堂趣事,依然满脸神往。
-10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胡小石:《楚辞》中的一个字就能讲一节课
“胡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光是《楚辞》中的一个字,他就能讲上一整节课。
”49级校友王少荣今年已经85岁高龄,1949年进入中央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就读时,幸运
地成为了胡小石先生的学生。“胡老师给我们开的是古典文学课,讲《楚辞》、讲《离骚
》,旁征博引,大家听得十分陶醉。”王少荣回忆,胡小石先生上课时,身后总是会跟着
一位助教,捧着将近一米高的参考书籍和资料。讲课时需要什么资料,胡先生只需要用手
一指,助教便会立刻找出,翻到相应的页码,递给胡小石。
陈瘦竹:从来没有教案,靠积累当堂发挥
著名戏剧理论家、作家陈瘦竹是南大中文系62级校友王广达的老师,在开学第一天,陈瘦
竹就给62级中文系的学生们一个颇为震撼的“亮相”。“陈先生在开学典礼上和我们聊起
-11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读书要扎实’的话题时,现场一字不落背诵起了鲁迅的《在酒楼上》,我们顿时惊呆了
。扎实的文学功底是多么重要啊!”王广达说,“陈先生给我们上《戏曲评论》课,他的
视力很糟糕,上课读书时都得拿着放大镜,所以他的课从来没有教案,都是凭着自己的积
累在课堂上当堂发挥。”
程千帆:讲故事让学生“不犯困”
在南大中文系,著名文史目录学家、诗人程千帆是学生心目中出了名的“美男子”,但他
所讲授的科目却是《校雠学》。这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整理文献方法的学科,想要讲得出
彩,努力让学生课堂上“不犯困”,程千帆自有妙招。中文系72级校友徐有富,是程千帆
带出的研究生,他回忆:“程先生课上说,有人请私塾先生,谈好报酬后又提了一个条件
,先生若教错一个字要扣半吊钱。课程结束后先生将钱交给师娘,师娘数后问:‘为
-12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什么
少了两吊钱?’先生说:‘一吊给了李麻子,一吊给了王四嫂。’师娘想将钱给李麻子也
就罢了,为什么还要给王四嫂,非问个明白不可。原来这位先生在教《论语》时把‘季康
子’说成了‘李麻子’,在教《孟子》时又将‘王曰叟’说成了‘王四嫂’,所以扣了两
吊钱。”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