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历史条件是: 3.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
4. 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5.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6. 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是: 7.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8.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11.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12.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 1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是指:
16.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17.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
18.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个范围是指: 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 20.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这说明:
21. 人们往往出现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这说明: 2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23. 唯物主义运动观与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24. “坐地日行八万里”,所蕴含的哲理是:
25. “运动可以表现在静止中”,所蕴含的哲理是: 26.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27.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蕴含的哲理是:
2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32.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3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34. 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这说明: 35. 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这说明 36.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过程采用严密的推导,这说明: 37. 从哲学上讲,社会发展过程主题选择是指: 39. “整体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这说明:
40. “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说明了: 41.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 42. 新旧事物的区别在于: 45. 辩证的同一是:
47.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决定的。
48. “物必先腐,然后虫生”,所蕴含的哲理是: 49. “打铁还需自身硬”,所蕴含的哲理是:
50.唯物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52. 防止“过”或者“不及”的关键在于: 5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54. 55.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56.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57. “扬弃”是指新事物对旧事物:
59.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 60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所蕴含的哲理是:
61. 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
6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蕴含的哲理是:
66. 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68.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69.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70. 辩证思维方法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 71. 辩证思维方法,其中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是:
72. 对辩证思维而言,重要的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过程的逻辑起点是: 7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7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客体是指:
76. “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式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表明
79. “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这表明
8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81.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反应的是: 83. 感性认识的特点在于:
84. 同一句格言,对不同人的内涵是不同的,这反应了:
85.“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这表明 86. 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87.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88. 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其中决定性的环节是: 91.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92. 真理的相对性应该理解为: 93.规律不会随形式改变,这说明:
94.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根据在于: 95. 爱迪生说失败也是需要的,这表明: 96. 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97. 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决定的。 98.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10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是:
10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历史性概念,它是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