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实验实现最优量子纠缠态检验

2022-11-17 来源:吉趣旅游网
nCtinfo security网域动态2020年第8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 CCF中国信息系统战略研讨会(FISS) ”在贵阳召开2020年7月3日,由中国讨算机学会(CCF)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贵州大学和贵州省计算机学会承办

的“2020 CCF中国信息系统战略研讨会(FISS)暨信息系统专委会工作会议”在贵阳成功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

线下进行现场报告,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和Bilibili平台进行实况直播,高峰时参与人数超过8000人。会议由CCF信息系统专委会秘书长、天津大学王鑫教授主持。开幕式上,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秦永彬教授致欢 迎辞。他首先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对参会嘉宾、专委会各位委员以及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随后,CCF信息系统专委会主任、

东北大学于戈教授代表专委会致辞。本次CCF-FISS会议同时也是CCF信息系统专委会走进高校系列学术报告会的第1期,围绕信息系统与知识图谱进行,邀请周

傲英教授、王昊奋研究员、赵翔副教授作特邀学术报告。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近300名参会代表通过腾讯会议在线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智能+”研究院院长、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傲英教授以“数据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主题,重 点探讨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理解数据价值,如何通过数据推动企字化转型。同济大学“百人计划”王昊奋特聘研究员以“基于KG的认知智能中台思考及产业化实践”为题,围绕知识图谱中台概念,分 享了金融、军工、传媒等行业从知识平台到认知智能中台转变升级的相关案例,介绍了统一知识表示及存储、人机协同数据建模、

敏捷智能应用构建架构等关键际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赵翔副教授以“大规模知识图谱自动构建”为主题,围绕传统知识抽取方法的不足,引

入联合抽取策略,并结合基于知识平移的约束,提高知识获取效率和精度。他还介绍了大规模知识图谱构建的技术和团队研究进展。会议期间,广大师生通过腾讯会议、B站弹幕以及线下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问,与报告者互动交流。学术报告会后,召开了

信息系统专委会工作会议。会上,演讲嘉宾、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和与会代表围绕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 入的学术交流,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 https://www.ccf.org.cn/Media_list/zw/2020-07-22/705045.shtml)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实验实现最优量子纠缠态检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实验实现了最优效率的多光子纠缠态检验。该团队李传锋、陈耕、许小冶等人构造了一

种新的纠缠态测量方法,可以快速检验出实际制备的多体纠缠态相对于目标纠缠态的保真度,测量精度达到海森堡极限,更重要的

是该方法所需测试样本数不会随着纠缠态规模增大而增加。该研究成果7月17 H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纠缠是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研究中的重要资源,制备高质量的纠缠态是实现众多量子信息方案的基本前提。而如何刻画这 些实际纠缠态的质量是实施相关量子信息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量子态层析方法需要进行的测量数目和后处理的计算复杂

度都随纠缠体系的规模成指数增长。对于未来大规模的纠缠态测量,量子态层析已经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为了减少所需要的测量 次数,学术界提出了纠缠目击的方法来确定纠缠态的存在,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定量刻画纠缠态的品质。李传锋研究组构造了_组最优的测量基,使得目标态可以确定性地通过这些测量。然后随机选取这些测量基对实际制备的纠缠

态进行测试。单次测试通过(输出为1)会造成失真度(度量制备的态相比目标态的失真情况,失真度越小,保真度越大)的估计 值减小,而单次测试不通过(输出为-1)会造成失真度的估计值上升。在该实验中,失真度的估计值与测试样本数〃成反比关系, 也就是实现了 1加的海森堡极限测量精度,这是量子力学所能允许的极限。而通常的量子态测量方法只能实现1/而的标准量子极限

测量精度。这意味着该工作实现了最优效率的纠缠态检验,更重要的是该方法所需要的测试样本数并不随着纠缠态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利用最优量子纠缠态检验方法,研究组对两光子和四光子纠缠态分别进行了检验。其中对于四光子的纠缠态,实验中利用9个

测量装置和大约2500次测量即精确表征了实际态的失真度。作为比较,量子态层析方法要达到相同的测量精度,需要使用81个测 量装置和45000次测量。最优量子纠缠态检验方法对大规模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张文豪、特任副研究员张超、博士研究生陈哲为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科技 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http://news.u9tc.edu.cn/info/1048/72499.ht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