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对女性体育的当代呈现
摘要:当代女性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数量以及规模方面均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一点可从世界各地举行的各种运动会中女性运动员的参与度得到证明,现代体育事业之所以表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女性的广泛参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大众性的体育传媒中女性对体育的贡献率没有得到客观的体现,更不可思议的是较多的大众媒介在进行体育传播过程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被刻意的限制和扭曲,对此本文通过较为深入的分析来呈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大众媒介;体育传播;女性形象
采用何种方式在媒介中呈现女性体育,早已成为社会性别和媒介内容领域研究的重点,从表现方式还能够判断出媒介对待性别平等意识的态度。若从社会性别角度对体育媒介传播进行研究会发现,体育媒介所呈现的男性与女性具有较大的差别,针对女性体育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刻板印象”问题。
一、媒介对女性体育具体的呈现方式
媒介在进行女性体育呈现过程中主要采用对女性的体育宣传、体育报道以及体育广告等形式实现。
体育宣传:即体育组织者借用相关的大众媒介对受众进行影响,以此实现体育组织者的预期目的。其中的宣传内容包括:政府在体育政策方面的宣传、体育组织对各自进行的宣传和体育企业开展的广告宣传等。
体育报道实际是指大众传媒组织利用专业人员的采访、编辑和播出等实践性活动和环节,实现向受众者传播体育内容的过程。主要包括采用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体育新闻及体育节目等的报道。
体育广告就是企业用体育作为媒介开展的产品营销宣传活动。其可分为两大类:即体育媒介广告及体育内容广告。体育媒介广告实际属于商业性的企业广告,而体育内容广告则是体育组织者针对各自的赛事进行的推广宣传。
二、现代女性体育具有的特点
女性体育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性别特性,性别特性是由于社会性别理论的不断发展形成的。社会性别理论在女性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理论基石的作用,在社会性别理论中指出:女性所展现出的性别角色以及性别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男尊女卑性别意识的影响,在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中,利用社会制度、法律以及学校教育等教化,最后形成一种带有刻板印象的性别文化,该种性别文化再利用暗示等就形成了现实中女性的群体特征以及社会角色。若从人的生理特征来看,男性天生强壮且富有进攻性,而女性则天生虚弱且被动,所以传统观念中认为男性需要对女性进行保护。因为男性和女性在生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以父权占优势的社会结构中将男性所表现出的社会性别特征定义为高级特征,如理性、勇敢等;然而却将女性所表现出的社会性别特征视为低级特征,如被动、温顺等。从媒介文本中对男性比赛和女性比赛的呈现方式也能充分体现出对女性比赛轻视。
女性体育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制度、经济方式以及文化传统的不断变化,女性体育文化以及性别关系也会随之进行改变。两性关系属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进行社会性别理论的研究应从两性关系开始入手针对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制度进行分析,进行
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社会文化的根源及本质。借用社会性别理论对我国女性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能够从根本上揭示我国女性体育发展过程中,作为经济基础、政治环境以及文化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三、在当代媒介中女性体育的社会现状
通过有关专家的点评能够看出,现阶段的媒体在报道女性时存在边缘化及泡沫化现象。事实上,较多的媒体用刻板印象呈现女性并非出自本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媒体对性别的无意识,有时也可能是对传统偏见的一种自然再现。但是男性与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表现难以反应真实的社会现实,媒体显然将某一种生态进行了夸大,所以媒介才是造成性别构建刻板印象的元凶。
1.女性体育在现代媒介中的角色只是配角
媒体的新闻报道若从内容性质进行划分可分为两类:即硬新闻和软新闻。硬新闻是指具有意义的较为严肃的新闻;而软质新闻则是具有休闲、时尚等特点,此类新闻的主角主要是女性,所谓对女性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媒体塑造上,对女性进行的是弱智化、商品化以及色情化的塑造。从相关的体育频道能够发现女性被定位在花边板块,且以各种性感的词汇对花边新闻进行命名,这样一来,该类新闻中的女性则被塑造为花瓶,从而成为男性的观赏品。
德国作家波伏娃在她的作品中指出:女性的脆弱源自于其意识形态,且并非天生的。媒介在对人的性别影响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可从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与网球运动员库尔尼科娃的媒体影响效果充分说明这一点,作为库尔尼科娃虽未曾获得过任何大满贯赛事冠军,但她却成为了世界上收入最高的网球运动员,追其原因:美貌是她成功的资本。
而贝克汉姆成功的资本是他非常精湛的定位球技。由此可见,媒体在关注男女运动员时具有不同的着眼点,媒体通常从男性的作为对男性进行评价,而对于女性则着眼于她们的外表。
传统规范中在评价女性成就时通常着眼于她的美貌、其丈夫的地位,甚至其儿子的成就等。所以有人认为:女性的美貌是其成功的标志,否则她就是一个失败者。这种说法虽然较为片面,然而从有关的杂志和网站上能够发现,女性运动员图片是极少出现的,而漂亮的球星太太之类女性却频繁出现,甚至有些球迷对较为著名的运动员知之甚少,但却非常熟悉许多球星太太。这种意识形态就是由性别逻辑所构建的,球星太太们虽然在媒介中充当的是供人们欣赏的花瓶作用,她们与运动并无关系,然而其却借助媒介的推力让自己获得了与最知名运动员同等的知名度。由此说明,女性应首先培养自己适应既定游戏规则以及价值文化的能力,同时让自己的水平能够达到传统体育新闻标准。
2. 现代媒介推崇女性体育向形体健身方向发展
大众传媒认为女性形象的呈现价值在于供人们进行观赏、评价和消费。事实上体育锻炼不但给女性带来了自信,而且对身心产生了愉悦作用,但较多的媒介文本却大肆宣传女性的美貌,如苗条的体型、丰满的胸围或白皙的肤色等,甚至对女性的鞋跟或裙装进行渲染。在这种媒介文本的影响之下,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出发点就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她们通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美貌与线条,甚至是自己的妩媚,而并非是通过运动让自己身心得到愉悦。
在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掀起时有这样一句口号: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句口号恰好被美国的一家减肥公司的广告所利用,并用此作为自己产品的广告词,这种媒体宣传使得某些女性将自己的追求目标定位在:让自己身体廋弱到像是病态的芭比,从上世纪末
开始,女性体育虽有较多的发展,然而由于媒体将女性体育运动目标定性为形体运动,所以若女性的运动目标达到美丽神话的要求,她们一般会选择放弃运动计划。从大众传媒内容来看,其中较难找到让女性持续运动的支持元素,也没有塑造具有号召力的女性运动形象,这些必然会对女性运动的发展造成严重干扰。
3. 在体育媒介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
有关学者在对美国主流新闻来源进行研究时发现:节目制作人侧重于收集白种中年人、中产阶级以及具有欧洲血统的异性恋男人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作为权威信息进行发布,对此,通过对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部分电视频道的调查,结果是相同的。通过对黄金时段的新闻事件消息来源的研究发现,以男性作为主要消息来源的数量达到75%,而以女性为主要消息来源的部分只占到其中的6%,并且这些女性多数以亲属或者妻子的身份出现,在对体育新闻的调查过程中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由于媒介对女性呈现频率、播放形式以及报道角度等的限制,从而在无形中干扰了良性社会观念形态的形成。对受众者造成较大影响的还与大众传媒海量化的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对各项体育节目男女形象的出现比例对比发现,男性形象的出场率明显高于女性。另外还通过对央视体育频道有关栏目的播放信息进行了部分时段的统计,结果发现出境人数中男女比例为4:1。由此可见,女性在体育传媒中受到严重的歧视,而这一现象实际属于全球性的普遍问题。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男性运动成绩通常均低于女性运动成绩,然而偶像数量方面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对此有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没有女性偶像,在男性偶像中的前三名是刘翔、姚明以及并列第三的丁俊晖和王励勤,然后将女性运动员中排名第一的郭晶晶在得票数量与刘翔进行比较,结果票数达不到刘翔的一半,女性中位列第二的张怡宁在票数上也只是姚明的一半。接着再看荣登中国名人榜的郑洁和晏紫,她们虽然取得了澳网、温网两项大满贯赛事的冠军,且被誉为中国女网金华组
合,在收入上也达到了一千四百万人民币之多,然而在综合排名中只位列第十二位,在对一百位受访者的调查中发现,只有九位认为她们属于偶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媒介应承担较多的责任,由于媒介在对男性运动员进行新闻报道时具有一定的侧重选择,而对女性的报道则刻意进行了限制,从而使受众者的注意力受到误导。
四、结束语
由上文能够发现,女性形象在大众媒介中造成的失范因素较多,而其中的大众文化盛行和身体的商品化因素只是失范再现的一个特殊原因。在现阶段,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导文化,其产生于工业社会,消费对象是都市大众,其具有着通俗化和大众化的特点,若同传统文化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商品性。因此,大众媒介在进行女性体育形象传播时表现出裸露和性感是可以理解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