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影响

2020-04-11 来源:吉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影响

作者:徐柏楠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年第13期

目前,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生活却逐渐呈现出某种程度的迷茫和空虚,其人文精神塑造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重点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影响,并提出了网络教育下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和建议。

网络教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随着网络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各种复杂、未经过滤的信息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极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动摇。因此,必须在网络教育下强化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切实启迪大学生的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直面挫折、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与抗挫折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网络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正面影响

现阶段,随着高校网络教育的普及,大学生视野中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我国传统与现代观念不断碰撞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现代意识。再者,中西方文化交融,部分积极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具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因为我国高校正在创新思维、拓宽途径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取得的效果已经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整体上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也是往好的趋势发展。

二、网络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塑造的负面影响 (一)人文常识缺乏

受专业教学的限制,高校大部分大学生普遍呈现出“人文基础常识缺乏、人文知识面偏窄、人文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大学生抱着“术业有专攻”的心态学习,对于专业以外的文、史、哲和艺术等知识学习不足,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最基础的文学常识,对最基本的艺术也不具备欣赏能力,大大降低了当代大学生口头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专家指出当代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存在着“读图不读书、读流行不读典、读史不读原著、读缩写本不读原著”的陋习,包括中文系在内的大学生都是為了考试而学习、而读史,大大降低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修养。当代大学生人文底蕴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出现了“精神空虚、情感脆弱、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精神疾症。 (二)社会理想信念模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教育下,部分大学生弱化了集体意识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出现社会政治理念模糊、政治信仰不坚定等问题。一是部分大学生淡薄了自身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坚定的政治信仰,道德修养缺乏,引发社会公德意识差一系列问题。其二,当代大学生众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旦生活、学习受挫,存在着不劳而获、较大的依赖心理。其三,当代大学生呈现了一定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个人主义,部分大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的选择、学习和目标上缺乏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信念,甚至部分大学生浑浑噩噩,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 (三)民族归属感淡化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具有众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部分大学生却知之甚少,甚至对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古代四大发明都不知道,而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西方文化与明星却一度追捧。部分大学生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却忽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十分淡漠,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服饰、习俗等缺乏认同感。

三、网络教育下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高校人文素养教育

高校应把握好网络教育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挖掘网络教育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协调好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融合,力争全面推进当代大学生知识传授、技能和素质培养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导向。 (二)强化高校人文精神建设

应发挥好高校校园阵地的作用,强化高校人文精神建设,积极建设与人文素养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应立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陷和问题,创新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大学生自主选择和参加人文精神活动,勇于表现和创造的基础上,增强大学校园的文化气息和创新性。 四、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教育在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积极和负面两方面的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导致他们人文常识缺乏、社会理想信念模糊和民族归属感淡化,导致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流失。因此,应强化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强化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校人文精神建设,全面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知识,有针对性地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红,贺彦凤.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2. [2]吕莹,吕健.论我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及其塑造[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