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的定义及特征
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所谓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要映像。就它的反应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知识具有以下特点:1、可以多次利用,且不会损耗,并有不断上升的回报。也就是说,某项知识一旦产生出来,就可以不断重复使用,多次的使用,不但不会使该项知识受到减损,反而会使此类知识在使用的过程中得以扩展和完善,加大了其利用价值。2、散乱、遗漏,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这种散乱的知识如果不及时整理、归类,就容易被遗漏,知识也就难以发挥其效用。3、其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知识的价值在知识产生之初很难确定,即便在实践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也很难计算知识的实际价值以及今后该项知识还将创造多大的使用价值。4、不确定的利益分成。一个物品价值几何很容易度量,然而该物品中所包含的知识成分到底占有多大比例却是很难估算的。正是由于知识所具有的这几项特点,使得知识难以被管理,也使得知识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知识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分类,从知识的共享成本角度讲,可以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一般指能够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容易以数据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共享,幷易于转移的知识。比如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就属于典型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高度个性化,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知觉和预感。隐性知识往往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当中,且难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难以转移。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或在工作中的一些技巧,在未向他人表述前均属于隐性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