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路基路面材料

2022-06-12 来源:吉趣旅游网
路基路面材料

一、基层的基本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路面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柔性基层材料,包括级配型集料、嵌锁型碎石以及沥青碎石混合料等;第二类是半刚性基层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等综合稳定类; 第三类是刚性基层材料,包括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等;第四类是复(混)合式基层,即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 1.柔性基层: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大粒径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碎石、以及不加任何结合料的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柔性基层可用于各级公路。

2.半刚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类的材料铺筑一定厚度的基层。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按其组成结构状态分为均匀密实结构、悬浮密实结构、骨架密实结构和骨架空隙结构。 均匀密实型是指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如石灰土、水泥土、二灰土等。 悬浮密实、骨架密实和骨架空隙结构均是指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土。三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混合料压实后,集料中粗颗粒间空隙体积与压实后起填充作用的细料体积之间的关系来确定。

半刚性材料基层适用于以下范围:(1)水泥稳定类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底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对冰冻地区、多雨潮湿地区宜用于下基层或底基层 。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以及三、四级公路的基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和上基层骨架密实型的稳定集料。(3)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和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均可采用悬浮密实型混合料。(4)骨架空隙结构型混合料具有较高的空隙率,适用于考虑路面内部排水要求的基层。

3.刚性基层

用普通混凝土、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做的基层。贫混凝土基层与其它基层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较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刷性和抗裂性,多孔透水贫混凝土还兼有内部排水功能。

二、基层组成材料及要求 1、路面基层用土的分类

土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骨架,按照土中单个颗粒(指碎石、砾石和砂等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组成,将土分为下列三种,即:细粒土、中粒土和粗粒土。

(1)细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塑性指数不同的各种粘性土、粉性土、砂性土、砂和石屑等)。

(2)中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26.5mm,且其中小于19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土、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3)粗粒土:颗粒的最大粒径小于37.5mm,且其中小于31.5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如砂砾石、碎石土、级配砂砾、级配碎石等)。

(二)对基层用土的技术要求

对路面基层用土的一般要求是易于粉碎,满足级配要求,便于碾压成型。 1.液限与塑性指数

水泥稳定细粒土的液限不应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大于17。对中粒土和粗粒土,如土中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在30%以下,塑性指数可稍大。实际工程中,宜选用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2.颗粒组成

一般地说凡能被粉碎的土都可用水泥稳定,其最大颗粒和颗粒组成应满足规范的要求。最大粒径过大,拌和、摊铺、压实均有困难,表面平整度也难达到要求。最大粒径过小,则水稳性不足且投资增加。 对细粒土,土的不均匀系数Cu应大于5。对中粒土和粗粒土,不均匀系数应大于10。

注:土粒不均匀系数Cu: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以判断土粒度级配是否良好的指标之一,其表达式为:Cu=d60/d10,其中:在土的粒径累计曲线上,d10为过筛重量占10%的粒径,d60为过筛重量占60%的粒径。Cu<5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Cu越大,表示粒组分布越广,Cu>10的土级配良好,但Cu过大,表示可能缺失中间粒径,属不连续级配,故需同时用曲率系数来评价。Cc=d302/d60*d10 ? 对于二级及以下公路和次干路以下城市道路用作基层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方孔筛);用作底基层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3mm。 对于高速、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用作基层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方孔筛);用作底基层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水泥稳定类集料的颗粒组成应满足规范要求。

3.集料压碎值

4.硫酸盐与腐殖质 ? 水泥稳定时,土的腐殖质含量不应大于2%,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0.25%。 ? 腐殖质含量超过2%以及塑性指数偏高的土,不应单用水泥稳定,若

需采用这种土,必须先用石灰进行处理之后方可用水泥稳定。石灰及二灰稳定类所用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10%,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8%。

(三)无机结合料技术要求

1.水泥: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应使用。宜采用强度等级较低(如32.5)的水泥。

2.石灰:质量III级以上的生石灰或消石灰,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石灰在野外堆放时间较长时,应妥善覆盖保管,不应遭日晒雨淋。使用等外石灰、贝壳石灰、珊瑚石灰等,应进行试验,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磨细生石灰粉。(具体生石灰或消石灰的技术指标见规范)

3.工业废渣:用于路面基层的工业废渣,除石灰类渣外,主要有粉煤灰、煤渣、水淬渣、高炉重矿渣、钢渣及其它冶金矿渣、煤矸石等。

路面材料技术标准总结 目录

一、 沥青路面 ···························· 1. 2. 3. 4. 5. 6. 7. 8. 9.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 5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 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

10.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 11. 改性沥青SMA13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 12. 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 ······················ 13. AC-20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 14. AC-25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

15. 稀浆封层用BCR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 16. 稀浆封层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 17. 稀浆封层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 18. 稀浆封层的集料级配 ······················ 19. 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 二、 水泥混凝土路面 ························· 20. 各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物理指标要求 ····· 21. 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标准 ················· 22. 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 ····················· 23. 天然砂的质量标准 ······················· 24. 天然砂的推荐级配范围 ····················· 25.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 26. 机制砂的级配范围 ·······················

一、 沥青路面

1.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6 28 洛杉机磨耗率,不大于 % 28 30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 2.60 2.50 吸水率,不大于 % 2.0 3.0 集料的坚固性损失 % 12 12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 % 15 18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 % 12 15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 % 18 20 水洗法<0.075mm,不大于 % 1 1 软石含量,不大于 % 3 5 注:1、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技 术 指 标 单 位 其他等级公路 30 35 2.45 3.0 - 20 - - 1 5 试验方法 T0316 T0317 T0304 T0304 T0314 T0312 T0310 T0320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3,吸水率可放宽至3%,但必须得到建设单位的批准,且不得用于SMA路面

3、对S14即3~5规格的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可不予要求,<0.075mm含量可放宽到3%。

2.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要求

技 术 指 标 单 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等级公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坚固性(大于0.3mm部分),不小于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砂当量,不小于 — % % % 2.50 12 3 65 25 30 2.45 4 — 5 50 — — T0328 T0340 T0300 T0334 T0349 T0345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s 于 注:坚固性试验可根据需要进行。 3.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要求

项目 表观密度,不小于 含水量,不大于 粒径范围<0.6mm <0.15mm <0.075mm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加热安定性 单位 t/m3 % % % % - - %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2.50 1 100 90~100 75~100 无团粒结块 <1 <4 实测记录 其他等级公路 2.45 1 100 90~100 70~100 - - - - 试验方法 T0352 T0103烘干法 T0351 T0353 T0354 T0355 4. 木质素纤维质量技术要求

项目 纤维长度,不大于 灰分质量 PH值 吸油率,不小于 含水率(以质量计),不大于 单位 mm % - - % 试验方法 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 高温590~600℃燃烧18±5 后测定残留物 水溶液用PH试纸或7.5±1.0 PH计测定 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纤维质量的5倍 上经振敲后称量 105℃烘箱烘2h后冷5 却称量 指标 6 5.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项 目 破乳速度 粒子电荷 1.18mm筛剩余量, % 技术要求 喷洒型改性乳拌合用乳化化沥青 沥青 快裂或中裂 慢裂 + + ≤0.1 ≤0.1 试验方法 T 0658 T 0653 T 0652 恩格拉粘度E25 粘度 沥青标准粘度 C25,3 , s 含量, % 针入度(100g,25℃,5s), 0.1mm 蒸发残 留物 软化点, ℃ 延度5℃, cm 溶解度(三氯乙烯), %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1d , % 贮存稳定性 5d , % 1~10 8~25 ≥50 40~120 ≥50 ≥20 ≥97.5 2/3 ≤1 ≤5 3~30 12~60 ≥60 40~100 ≥53 ≥20 ≥97.5 - ≤1 ≤5 T 0622 T 0621 T 0651 T 0604 T 0606 T 0605 T 0607 T 0654 T 0655 6.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

沥青混合料类型 砂粒式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密级配沥青碎石(ATB) 开级配沥青碎石(ATPB) 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 细粒式 中粒式 粗粒式 粗粒式 特粗式 粗粒式 特粗式 细粒式 中粒式 粗粒式 特粗式 最大粒径 公称最大压实最小适宜厚度符号 (mm) 粒径(mm) 厚度(mm) (mm) 9.5 4.75 AC-5 15 15~30 13.2 9.5 AC-10 20 25~40 16 13.2 AC-13 35 40~60 19 16 AC-16 40 50~80 26.5 19 AC-20 50 60~100 31.5 26.5 AC-25 70 80~120 31.5 26.5 ATB-25 70 80~120 37.5 31.5 ATB-30 90 90~150 53 37.5 ATB-40 120 120~150 31.5 26.5 ATPB-25 80 80~120 37.5 31.5 ATPB-30 90 90~150 53 37.5 ATPB-40 120 120~150 16 13.2 AM-13 35 40~60 19 16 AM-16 40 50~70 26.5 19 AM-20 50 60~80 31.5 26.5 AM-25 80 80~120 53 37.5 AM-40 120 120~150 13.2 9.5 SMA-10 25 25~50 16 13.2 SMA-13 30 35~60 19 16 SMA-16 40 40~70 26.5 19 SMA-20 50 50~80 13.2 16 9.5 13.2 OGFC-10 OGFC-13 20 30 20~30 30~40 细粒式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中粒式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 细粒式 7. 5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① 50 针入度(25℃,5s,100g) 0.1㎜ 40~60 针入度指数PI / -1.5~+1.0 软化点(R&B),不小于 ℃ 49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200 10℃延度, 不小于 ㎝ 15 15℃延度, 不小于 ㎝ 80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闪点, 不小于 ℃ 260 溶解度, 不小于 % 99.5 密度(15℃) g/㎝3 实测记录 TFOT(或RTFOT)后② 质量变化, 不大于 % ±0.8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 63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 4 T0604 T0604 T0606 T0620 T0605 T0605 T0615 T0611 T0607 T0603 T0610或T0609 T0604 T0605 8. 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沥青标号 70号 针入度(25℃,5s,100g) 0.1㎜ 60~80 针入度指数PI / -1.5~+1.0 软化点(R&B),不小于 ℃ 47 60℃动力粘度,不小于 Pa.s 190 10℃延度, 不小于 ㎝ 20 15℃延度, 不小于 ㎝ 100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 2.2 闪点, 不小于 ℃ 260 溶解度, 不小于 % 99.5 密度(15℃) g/㎝3 实测记录 TFOT(或RTFOT)后② 质量变化, 不大于 % ±0.8 残留针入度比, 不小于 % 61 残留延度(10℃), 不小于 ㎝ 6 指标 单位 试验方法① T0604 T0604 T0606 T0620 T0605 T0605 T0615 T0611 T0607 T0603 T0610或T0609 T0604 T0605 9.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指标 针入度(25℃,5s,100g) 针入度指数PI, 不小于 延度5℃,5cm/min 不小于 软化点TR&B, 不小于 运动粘度135℃, 不大于 单位 0.1mm —— cm ℃ Pa·s 技术要求 40~60 0 20 70 3 试验方法 T0604 T0604 T0605 T0606 T0625 T0619 闪点, 不小于 ℃ 溶解度, 不小于 % 弹性恢复25℃, 不小于 % 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 于 TFOT(或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 不大于 针入度25℃, 不小于 延度5℃ 不小于 % % cm 230 99 85 2.5 T0611 T0607 T0662 T0661 T0610和T0609 T0604 T0605 ±1.0 65 15 10.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试验方法 不使用改性沥青 使用改性沥青 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T0702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1] — 两面击实50次 T0702 空隙率VV[2] % 3~4 T0705 矿料间隙率VMA[2] % ≥17.0 T0705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3] — ≤ T0705 沥青饱和度VFA % 75~85 T0705 稳定度[4] kN ≥5.5 ≥6.0 T0709 流值 mm 2~5 - T0709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0.2 ≤0.1 T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20℃) % ≤20 ≤15 T0733 注:1.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 2.对高温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SMA-16)或16%(SMA-19),VFA允许放宽到70%。 3.试验粗集料骨架空隙率VCA的关键性筛孔,对SMA-19、SMA-16是指4.75mm,对SMA-13、SMA-10是指2.36mm。

4.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时,容许放宽到5.0KN(非改性)或5.5KN(改性),但稳定度检测必须合格。

11. 改性沥青SMA13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马歇尔试件尺寸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空隙率VV 矿料间隙率VMA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1] 沥青饱和度VFA 稳定度[2]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3]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20℃) 单位 mm — % % — % kN % %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φ101.6mm×63.5mm T0702 两面击实75次 T0702 3~4.5 T0705 ≥17.0 T0705 ≤VCADRC T0705 75~85 T0705 ≥6.0 T0709 ≤0.1 T0732 ≤15 T0733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4] 次/mm ≥3500 T0719 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 % ≥85 T0709 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 % ≥80 T0729 低温弯曲试验破坏应变 με ≥2500 T0715 渗水系数[5] ml/min ≤80 T0730 构造深度 mm 0.8~1.5 T0731 注:①试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的关键性筛孔,SMA-13指的是4.75mm。②稳定度难以达到要求时,允许放宽到5.5 kN,但动稳定度检验必须合格。③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在施工最高温度下进行。④车辙试验试件不得采用经二次加热重塑成型的试件。⑤渗水系数仅适用于配合比设计室内试验的压实试件检验,不适用于施工现场检验。

12. 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马歇尔试件尺寸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 空隙率 马歇尔稳定度,不小于 析漏损失 肯特堡飞散损失 单位 mm - % KN % % 技术要求 φ101.6mm×63.5mm 两面击实50次 18~25 3.5 <0.3 <20 试验方法 T0702 T0702 T0705 T0709 T0732 T0733 13. AC-20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试 验 指 标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空隙率 VV 稳定度MS 不小于 流 值 FL 矿料间隙率VMA(%) 设计空隙率(%) 2 3 4 5 6 夏炎热区(1-4区) 重载交通 次 75 mm φ101.6mm×63.5mm % 4~6[注2] kN 8 mm 1.5~4 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16 19 11.5 11 12.5 12 13.5 13 14.5 14 15.5 15 65~75 单位 不小于 沥青饱和度VFA(%) 14. AC-25C型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标准

试 验 指 标 击实次数(双面) 试件尺寸 单位 次 mm 夏炎热区(1-4区) 重载交通 75 φ101.6mm×63.5mm 空隙率VV 稳定度MS 不小于 流 值 FL 矿料间隙率设计空隙VMA(%) 率(%) 2 3 不小于 4 5 6 沥青饱和度VFA(%) % 3~5 kN 8 mm 1.5~4 相应于各设计空隙率的最小VMA及VFA技术要求(%) 10 11 12 13 14 60~70 15. 稀浆封层用BCR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项 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慢裂 T 0658 粒子电荷 + T 0653 1.18mm筛剩余量, % ≤0.1 T 0652 沥青标准粘度 C25,3 , s 12~60 T 0621 含量, % ≥60 T 0651 针入度(25℃), 0.1mm 40~100 T 0604 蒸发残 软化点, ℃ ≥53 T 0606 留物 延度5℃, cm ≥20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T 0607 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 T 0654 1d , % ≤1 贮存稳T 0655 定性 5d , % ≤5 注:1.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工程上施工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仅进行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对这些指标提出要求。2.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能在第二天使用完时也可选用1d。个别情况下改性乳化沥青5d的贮存稳定性难以满足要求,如果经搅拌后能够达到均匀一致并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要求改性乳化沥青运至工地后存放在附有搅拌装置的贮存罐内,并不断地进行搅拌,否则不准使用。

16. 稀浆封层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石料压碎值石料洛杉机磨耗率 集料的坚固性损失 粗集料的吸水率 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水洗法<0.075mm 单 位 % % % % % % 技 术 要 求 <28 <30 <12 <3 <18(混合) <15(D≥9.5mm); <20(D<9.5mm) ≤1 试验方法 T0316 T0317 T0314 T0304 T0312 T0310 软石含量 % ≤5 T0320 17. 稀浆封层细集料的技术要求

技 术 指 标 表观相对密度 坚固性(大于0.3mm部分) 棱角性(流动时间) 砂当量 单 位 g/cm3 % S % 技 术 要 求 ≥2.50 ≤12 ≥30 ≥65 试验方法 T0328 T0340 T0345 T0334 18. 稀浆封层的集料级配

改性稀浆 封层类型 ES-2 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 9.5 100 4.75 95~100 2.36 65~90 1.18 45~70 0.6 30~50 0.3 18~30 0.15 10~21 0.075 5~15 19. 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

项 目 可拌和时间 稠度 粘聚力试验 30min(初凝时间) 60min(开放交通时间) 负荷轮碾压试验(LWT) 粘附砂量 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 浸水1h 单位 s cm N·m N·m g/m2 g/m2 技术要求 >120 2~3 ≥1.2 ≥2.0 <450 <800 试验方法 手工拌和 T 0751 T 0754 T 0752 二、 水泥混凝土路面

20. 各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水泥的物理指标要求

项次 1 2 3 4 5 6 7 极重、特重、重中、轻交通荷交通荷载等级 载等级 雷氏夹和蒸煮蒸煮法检验出磨时安定性 法检验均必须必须合格 合格 1.5 0.75 凝结时间初凝时间≥ (h) 终凝时间≤ 10 10 标准稠度需水量(%)≤ 28.0 30.0 比表面积(m2/kg) 300~450 300~450 细度(%)≤ 10.0 10.0 28d干缩率(%) 0.09 0.10 耐磨性(kg/m2) 2.5 3.0 水泥物理性能 试验方法 JTG E30 T0505 JTG E30 T0504 JTG E30 T0502 JTG E30 T0511 JTG E30 T0510 21. 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质量标准

项项目 次 1 碎石压碎值(%)≤ 2 卵石压碎值(%)≤ 3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4 ≤ 5 含泥量(按质量计)(%)≤ 6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7 吸水率a(按质量计)(%)≤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b(按SO3质8 量计)(%)≤ 9 洛杉矶磨耗损失c(%)≤ 10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岩浆岩 岩石抗压强度(MPa)b11 变质岩 ≥ 沉积岩 12 表观密度(kg/m3)≥ 13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4 空隙率(%)≤ 15 磨光值c(%)≥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Ⅰ级 Ⅱ级 Ⅲ级 18.0 25.0 30.0 JTG E42 T0316 21.0 23.0 26.0 JTG E42 T0316 5.0 8.0 12.0 JTG E42 T0314 8.0 0.5 0.2 1.0 0.5 28.0 合格 15.0 1.0 0.5 2.0 1.0 20.0 JTG E42 T0311 2.0 JTG E42 T0310 0.7 JTG E42 T0310 3.0 JTG E42 T0307 1.0 GB/T 14685 32.0 35.0 JTG E42 T0317 合格 合格 JTG E42 T0313 100 80 JTG E42 T0221 60 2500 JTG E42 T0308 1350 JTG E42 T0309 47 JTG E42 T0309 35.0 JTG E42 T0321 不得有碱活性反应或16 碱活行反应b JTG E42 T0325 疑似碱活性反应 注:a有抗冻性、抗盐冻要求时,应检验粗集料吸水率。 b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化物含量、洛杉矶磨耗损失在再生粗集料使用前至少检测一次。

c洛杉矶磨耗损失、磨光值仅在要求制作露石水泥混凝土面层是检测。

22. 再生粗集料的质量标准

项项目 次 1 压碎值(%)≤ 2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质量计)(%)3 ≤ 4 微粉含量(按质量计)(%)≤ 5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6 吸水率(按质量计)(%)≤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b(按SO3质7 量计)(%)≤ 氯化物含量(以氯离子含量及)8 (%)≤ 9 洛杉矶磨耗损失c(%)≤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Ⅰ级 Ⅱ级 Ⅲ级 21.0 30.0 43.0 JTG E42 T0316 5.0 10.0 15.0 JTG E42 T0314 10.0 1.0 0.5 3.0 2.0 0.06 35 10.0 2.0 0.7 5.0 2.0 0.06 40 10.0 JTG E42 T0311 3.0 JTG E42 T0310 1.0 JTG E42 T0310 8.0 JTG E42 T0307 2.0 0.06 45 GB/T 14685 GB/T 14685 JTG E42 T0317 10 杂物含量(按质量计)(%)≤ 1.0 1.0 1.0 JTG E42 T0313 11 表观密度(kg/m3)≥ 2450 2350 2250 JTG E42 T0308 12 空隙率(%)≤ 47 50 53 JTG E42 T0309 注:1.当再生粗集料中碎石的岩石品种变化时,应重新检测上述指标。 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氯化物含量、洛杉矶磨耗损失在再生粗集料使用前至少检测一次。细集料极重、特重、重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的质量标准不用低于下表规定的Ⅱ级,中、轻交通荷载等级公路面层水泥混凝土可使用Ⅲ级天然砂。

23. 天然砂的质量标准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Ⅰ级 Ⅱ级 Ⅲ级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6.0 8.0 10.0 JTG E42 T034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1.0 2.0 3.0 JTG E42 T0333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0.5 1.0 JTG E42 T0335 氯离子含量a(按质量计)(%)≤ 0.02 0.03 0.06 GB/T 14684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 1.0 1.0 2.0 JTG E42 T0337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b(按SO3质量6 0.5 0.5 0.5 JTG E42 T0341 计)(%)≤ 海砂中的贝壳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7 3.0 5.0 8.0 JGJ 206 (%)≤ 8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 1.0 JTG E42 T0338 9 吸水率(%)≤ 2.0 JTG E42 T0330 10 表观密度(kg/m3)≥ 2500.0 JTG E42 T0328 11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400.0 JTG E42 T0331 12 空隙率(%)≤ 45.0 JTG E42 T0331 13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JTG E42 T0336 不得有碱活性反应14 碱活性反应a JTG E42 T0325 或疑似碱活性反应 15 结晶态二氧化硅含量b(%)≥ 25.0 JTG E42 T0324 注:a碱活性反应、氯离子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在天然砂使用前应至少检验一次。 B按现行《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 T0324岩相法,测定除隐晶质、玻璃质二氧化硅以外的结晶态二氧化硅的含量。 项次 1 2 3 4 5 项目 24. 天然砂的推荐级配范围

砂分级 粗砂 细度指数 9.5 100 100 100 方孔筛尺寸(mm)(试验方法JTG E42 T0327) 4.75 2.36 1.17 0.60 0.30 0.15 0.075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0~65~33~15~5~20 0~10 0~5 100 95 65 30 90~75~50~30~8~30 0~10 0~5 100 100 90 60 90~85~75~60~15~0~10 0~5 100 100 100 84 45 3.1~3.7 2.3~中砂 3.0 1.6~细砂 2.2 25. 机制砂的质量标准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Ⅰ级 Ⅱ级 Ⅲ级 机制砂母岩的抗压强度(MPa)≥ 80.0 60.0 30.0 JTG E41 T0221 机制砂母岩的磨光值≥ 38.0 35.0 30.0 JTG E42 T0321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20.0 25.0 30.0 JTG E42 T0350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6.0 8.0 10.0 JTG E42 T0340 氯离子含量a(按质量计)(%)≤ 0.01 0.02 0.06 GB/T 14684 云母含量(按质量计)(%)≤ 1.0 2.0 2.0 JTG E42 T0337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b(按SO3质量7 0.5 0.5 0.5 JTG E42 T0341 计)(%)≤ 8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 0.5 1.0 JTG E42 T0335 3.0 5.0 7.0 石粉含量(%)MB值<1.40或合格 9 JTG E42 T0349 < MB值≥1.40或不合格 1.0 3.0 5.0 10 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 1.0 JTG E42 T0338 11 吸水率(%)≤ 2.0 JTG E42 T0330 12 表观密度(kg/m3)≥ 2500.0 JTG E42 T0328 13 松散堆积密度(kg/m3)≥ 1400.0 JTG E42 T0331 14 空隙率(%)≤ 45.0 JTG E42 T0331 15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JTG E42 T0336 不得有碱活性反应16 碱活性反应a JTG E42 T0325 或疑似碱活性反应 注:a碱活性反应、氯离子含量、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在机制砂使用前应至少检验一次。 项次 1 2 3 4 5 6 项目 26. 机制砂的级配范围

机制砂细度指分级 数 Ⅰ级砂 Ⅱ、Ⅲ级砂 2.3~3.1 2.8~3.9 方孔筛尺寸(mm)(试验方法JTG E42 T0327) 9.5 4.75 2.36 1.17 0.60 0.30 0.15 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90~100 80~95 50~85 30~60 10~20 0~10 100 90~100 50~95 30~65 15~29 5~20 0~10 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