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速公路交通拥挤成因分析和控管探讨

2021-08-26 来源:吉趣旅游网
责任编辑.李鹏 高速公路交通拥挤成因分析和控管探讨 江苏省扬子大桥股份有限公司锡张高速管理中心王昶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和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 拥挤和堵塞、交通事故和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方面 加重了高速公路各级管理部门对交通的组织和管控压力,另一方 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瓶颈”。 高速公路交通拥挤成因分析 典型的异常事件从发生直至事件排除与交通恢复到正常状 态,一般可以分为事件检测与响应、事件现场处理与事件影响持 续3个阶段,事发点的交通状态演变过程可参见图l。 C C0 C3 Cl C2 O 图f交通状态演变过程 从图l可以看出,一旦事件从t 时刻发生,多车道的事发点 断面的通行能力呈明显降低(由非拥挤状态下的通行能力Cn降至 C ),事发车道的车辆会变换车道至相邻车道,这样在一定范围 内使该断面的车流处于紊流状态,如果上游的车辆没有得到预警 信息和管制措施,到达事发点的交通流仍不会发生变化,此时事 发点的车辆将会发生排队拥挤现象。 以下为高速公路产生拥挤的各个成因的具体讨论和分析。 一、高速公路瓶颈处的交通特性分析 瓶颈处的流量一密度(q—k)曲线如图2。图2返回波的时一距 曲线如图3。 图2中的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可用点l表示,车流速度用矢径 表示,波速用切线表示。 l当事发点上游的低密度高速车流从图3左侧的A点往瓶颈区 ● 一 {舞 图2主要路段和瓶颈路段的流量一密度曲线示意图 主要道路 瓶颈 主要道路 图5进入瓶颈处的返回波时一距示意图 B点移动时,从图2对应的q—k曲线交通流速度较高点3处跳变到瓶 颈路段q—k曲线通行能力较低的(最大车流)点I处,此时图2的 矢径已由“瓶颈”之前的实线转变成“瓶颈”内的水平虚线,表 示车流速度的矢径斜率已由“瓶颈”之前的正值转变“瓶颈”内 的零值,车流在瓶颈路段有发生拥挤的趋势,如图3点B。 2当事发点上游车流量继续增加并接近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 时,图2的矢径逐渐从点l转向点2,表示波速的q—k曲线切线斜率 开始由零值转变为负值,产生一个向车队后面传播、波速为△q/ A k的返回波,如图3中的C点。 3当上游到达的车流量超过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时,事发点 的车流量将会如图2中q—k曲线一样不断被降低直至为零,而车流 密度增至最大,返回波将如图3右侧粗线,此时在事发点车流处 于紊流状态,形成拥挤。 美国学者Golosby等人对高速道路车道阻塞后的瓶颈路段通 行能力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上,车辆抛锚或 技术‘TECHNOLOGY 损毁而造成一个车道局部关闭会使事发路段的总通行能力下降约 50%,而并非对应~个车道的33%;在单向两车道高速公路上, 局部关闭一个车道会使总通行能力下降6。%以上。 二、高速公路交通高峰时段的交通特性分析 当交通高峰时段主线上的车流量不变,进口匝道有很大比例 的车流在短期内汇入主线时,匝道与主线交汇处的车辆时距将会 突变i生地减小,车流密度增加,如图4所示。 汽车路线 反回波 车 车 道 1 道 2 ( ( .1^ .1 ll = D ;l- _,●● 间 正常流入量 增加流入量 _ 正常流入量 _ It图4交通高峰时段返回波时一距示意图 ●_ .I.-- 由于时一距图上的波速与q—k曲线上的对应点的切线相平行,.  因此,当道路高峰时段的车流增加流入量时,存在“正常流入 _ ●II1●t 塑 堕 } + - 量”的车流波速与“增加流入量”的车流波速在一 “增加流入量”_ 的时间范围内交汇形成的返回波,其返回波轨迹的斜率等于对应 堕 堕  Il I一 ●●.、●● 一 的q—k曲线上连接这两点弦的斜率,表示返回波的波速与q—k蓝线 一 上的对应两点间波速相一致。由于返回波的速度对于车行道来说 - 常是负值,对交通流来说也总是负值。因此,当高速公路主线上 游到达的车流量超过匝道与主线交汇处的通行能力时,在有限的 时间内返回波将迫使到达交汇处的车流量和车辆间的时距减小, 车流密度增加,形成车流阻塞。 三、高速公路拥挤的流量和密度模型分析 从上述瓶颈路段和高峰时段中,我们可建立流量一密度数学 模型。假设高速公路是非间断交通流,而且车辆进出高速公路 主线受匝道的影响,可将车道数l器一 为2的路段离散成若干交通参数 (即q,P, )不变的微小路段,路段中的节点fj勺交通流参数 值按连续时间增量△c离散化,空间步长A x可设为500米 时间步 长A c为3一l0秒,如图S。 设每一条车道满足q=f【k),u=f(k)。考虑到车辆换道以 及①敏感系数随多车道间的车流密度的不同而不同;②变换车道 有时间滞后的影响,则得车道的守叵方程: 100 奢 熊 叫_10 图5同向2车道高速公路q—k示意图 式中: (x,f)一车道交换率(i l,2)(i条车道间的车辆 变化率),正值表示进入,负值表示离开;g(x,r)一匝道口净流 率,驶入为正,驶出为负。 第l车道若有一个匝道,车流密度的数值解为: n ̄l ( + 一 ( 川一G + At(glnj+l"l"g ,At z : = ( 川+ ,一 A t (Gc ",一。)- 一,,++ 一 ,一 一G曼川)+ ( ,+  川+ 。 ,+ + 。 一 ) 其中: =(1,2,…,I,)一路网节点; =a 【( 一晰 )一(k2o—klo)卜f=f。+月At时刻,第1车道 路段的交换率; 』=a [( 一% )一(kl。一 )]一t;f。+nat时刻,第2车 道 路段的交换率; r 2 r 2 (( G:,=%喝= : ( )1=t0+nAt时刻,第f车道 路段 t, r 一 一 )f )f  的流量; 一 一 (~ (~  lI  咐 0], t● f 一 一 )) 5 ,、 一是敏感系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 ( J)一与 』相对应的平衡速度;n一车辆在第i车道 第J路段的时段数;S一车辆在第i车道第 路段进行车道变换 所延迟的时段数; —f=t0+nat时刻,第f车道第 节点 的密度,to是初始时间。k 是匣定值,如果密度值低于它,车 流将不会变换车道; 一阻塞密度;kio一是第f车道的平衡 密度;哥一是车辆互换车道的滞后时间。 根据(2)式,如果车辆在有匝道的高速公路车道中变更车 道,则在g—f(k),”-f(k)前提下,该事发路段下一时刻的车 流密度与其当前的上下游路段车流密度k、车流量g、匝道净流 率g、相邻车道交换率 直接有关,而且也与多车道间的车流 交换敏感度有关。 。 四、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动态变化 由连续型交通流速度 .一“Ou+ 『“(七)一“一 1得车流 动态平均速度数值解: Uf( +1)一 ∽】+蔷 ∽ ∽ ,f=l,2,…,J一0,l,2,… (3) 式中△f为路段z的长度(f=l,2,…);T是周期长;J指 第 采样周期; 。面Ii, 为匝道流入率(辆/ ・km); ’ , f为匝道流出率(辆/ .km); 为引入的调整系数;亭是引入 d 的调整该项权重的调整系数;),。一 0。 (3)式表明,在动态过程中,交通流的平均速度由四方面 决定:①前一时刻f;勺速度;②平均速度要朝着稳态方向发展,即 朝着与“( ( )相一致是数值趋近,并且驾驶员反应越快,这一 作用越大;③平均速度值与上游相邻路段中的速度有关;④平均 速度值与下游相邻路段内的交通密度有关。 当车道数目由多变少或者匝道存在高密度的车流量时,对主 线车流速度的影响都较大,因此需对以上连续交通流速度分别引 入适当修正项,以满足对各种不同交通状况以及相互间转变过程 的精确性描述。 车辆制动距离: 。掣+3.6  254(qo +i++ 1  3.6 (4) 式中,S一制动距离(m);V一行驶车速(km/h);t 一 驾驶员反应时间(S);L~制动系数,一般取值在l 2一l 4之 间;厶~制动传动延迟时间(S);t2一制动力增长时问(S); 一轮胎与路面的摩檩系数;f一路段的纵向坡度(%),上坡 为正,下坡为负,高速公路一般忽略不记; —恶劣气候下对 的修正参数。 由(3)、(4)式可得:(1)如果在行车动态过程中存在超 速,由于车速越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的惯性越强,因而增加 了车辆操纵的不稳定 ,延长了超速车辆制动的距离,必然使超 责任编辑.李鹏 水膜 一. 。Ⅲ。 熊 0 技术《TECHNOLOGY 驶车辆的影响:(1珩驶车辆左右两侧轮胎都和积水接触时,车辆 可能向轮载较轻的一侧滑转;(2)f亍驶车辆仅有一侧轮胎驶过积水 路面,由于滑转,遇水轮胎的轮周接地线速度要低于另一侧,汽 车将向着积水的一侧偏转;(3)行驶车辆两侧轮胎交替与积水接触 时,车身在积水的交替处会发生较大的横摆运动。 (三)大雾特性影响 大雾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方面:(1)能见度下降; (2)给驾驶员心里造成紧张感;(3)由于雾水与积灰、尘土混合,导 致轮胎与路面的附着系数减小。一旦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大雾,可 造成车辆滞留、交通堵塞,甚至引发多车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 据调查因大雾引发的交通事故的死亡率达40%。 一般来说,雾本身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没有影响,但雾是 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其 光学现象会降低能见度,容易引发高速公路上行车速度的快速变 化。因此,需要进行雾的消光计算。由Lambert-Beer定律,得到 气象能见度VR与消光系数k的关系,即若光通比 =S%,则 2—_.99, (7) 七 由Mie散射理论以及理论消光系数司建立消光系数计算: l平均方法消光系数为 — 4 (埘 ,D,A)f ̄(D)dD (8) 其中, ,D' 一 羹(2 +1)Re(口 +¨,x一 是粒径 参数,a 和 称为Mie系数,它由较为复杂的关系给出;mf为 颗粒折射率;D是颗粒物茸径(nm); 是入射光波长(nm); ( ( ,D, )为有效消光效率因子; (D=}为大气气溶胶中每种 成分颗粒的自身粒径分布函数;P = 是第i部分颗粒的粒数 浓度 (个/cm。)在所有颗粒的总粒数浓度Ⅳ(个/cm。)所占 的比分。 2等效折射率消光系数为 =∑啊 4 (而 ,D, (D)扣(9) 其中扁一  ̄f m, p, D 3f (D )dD为等效折射率;总的颗粒物粒径分 布函数为,r(D)。 p (D、。 经实验,以上两种气溶胶消光系数的计算方法与实际测量结 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S%。 由(7)、(8)、(9)式可知,气象能见度VR与消光系数 k成反比,消光系数又与雾滴直径、雾滴数浓度、雾滴含水量、 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入射光波长、风速及机动车排放的细粒子 浓度等因素有关。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雾天的安全行驶,采取的主要保障措施 是交通管制(限制车速、车距)和封闭道路的方式。这对于安全 而言无疑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封路不仅使高速公路交通停滞,而 且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大面积的交通阻塞,甚至交通瘫痪。因此, 可通过建立高速公路雾区监视预警和工程控管手段来减少人为造 成的交通阻塞。如①合理选择检测设备和信息发布设备的布设地 点和布设密度;②在雾区路段上配备先进的道路监控、通信、诱 导、交通标志等设施设备,使交通检测、监控、控制、交通事故 救援及交通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交通的实时判断、 控制和预警;③及时告知驾驶员前方路况信息,通过诱导、限制 速度等控制手段来保障雾天行车。 六、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在道路交通要素中,驾驶员的交通特性是通过视、听、触觉 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经过大脑进行处理,做出反应和判 断,再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之按驾驶员的意志在 道路上运行。因此,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取决于驾驶员的生理、心 理和行为特征,是交通拥塞的主要影响成因。 l驾驶员的主要生理特征: (1)人对外界信息的反应大小为 1l『; 一‰, f】1) 式中tp是感觉大小; 是刺激大小; 是常数; 是指数, 依不同的感官(视觉、听觉等)而异。 (2)跟驶行驶车辆的驾驶员动视野角度变化大小为: dd△a=a—an=~a ” = +AP 一 =一— ———~=一 +  ’ ,当 当Ap々黾,【州、H寸 , A —. A尸 (12) 式中符号可见如图7所示,d为车宽;口为t时刻,前车在 后车司机视觉中投影夹角; 。为t0时刻,前车在后车司机视觉 中投影夹角;△ 为视觉变化; 为t0时刻,前后两车之间的距 离;AP为前车从f0时刻到t时刻移动的距离。 ! . }._~ ———咔一a r d 一一r… l ……一 i…. l 前车(t时捌) 图7车辆跟驶过程 (3)人对标识牌的视认距离为 责任编辑李鹏 fD:.20h。h‘45c 发展,实时建立起适应现代道路交通系统的表述方式,系统应用 90( ;,… D&t 25+ llg£+3.4H一7 (I3) 能够解决时变、非线性的智能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 制、遗传控制、专家系统等,并以算法的方式编程或集成到传统 的控制策略中。在较为完备的交通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从技术层 面上用系统工程的多目标优化分层递阶对高速公路交通流进行系 统优化控制。同时利用交通法规和交通管理中的交通行政、交通 式中D是视认距离(m);h为文字高度(cin);L标准 板的照度(1w)。 2驾驶员主要心理特征: (1)如果外界传递给驾驶员的信息量的速率(6 /s)小于驾 驶员处理该信息量的能力,则驾驶员能够正确的反应和处理,其 接受和处理能力呈线性增长,否则多余的信息量将得不到处理, 运行以及特殊事件处理等,从行政和执法管理层面来降低人们出 行高峰的峰值、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交通事 件处理效能、改善道路标线,提高道路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 成为降低其接受和处理信息效能、干扰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因素。 因此,驾驶员处理信息的模型为 ):肋 (辨1+K.V 2( ) 为临界值; (14) 式中U为驾驶员视线周期性地被遮断结束时累积的最大不肯 定总数( ff); 为视线被遮断时间(S); F为遗忘信息的时间(S); 为信息密度(bif/坍 );D为以 英里(mi)计的加权系数;肋为视线未被遮断所接受的全部信 息量(6缸);V为车辆行驶速度( /S); 辆位置不肯定的功率谱系数以及其它换算系数。 (2)跟驶行驶的车辆驾驶员受前导车辆影响的反应潜在时间 为驾驶员对车 『l ,  1J i 加速度大小(ft/s )。 5) 式中t是反应潜在时间( );,是车辆间距(f);lal是 (3)驾驶员的制 譬移动时间 MT=a+blog2 ——(16) ¨ 式中a、b——参数,随个体的不同而变化(S);A 运动起点至终点的距离(m); ——车辆宽度(肢体运 动方向)(m);1%( 1——难度指数。 从驾驶员主要生理和心理特征分析中也可以判断出:①当 驾驶员行驶时间增长,驾驶员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会下降;②当 车流中跟驰的车辆加速度增加时,跟驰驾驶员的反应潜在时间缩 短,车头时距缩短;③当道路行驶难度增加,驾驶员的制动反应 移动时间也会随之延长,为补偿延长的时间,驾驶员不得不提高 修正频率,干扰了驾驶员的正常观察、识别和判断。 结束语 通过上述拥挤成因综合分析,任何单一层次或几种方法的简 单集成都难以解决交通不畅“顽症”,需要根据交通流理论的不断 。 。 中国www毫 烹妻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