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1-04-11 来源:吉趣旅游网
物流教学 中国市场2013年第42期(总第757期)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影响与对策研究 廖耀华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流,是我国青年群体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与行为。其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影响 对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挑战。本文分析了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系,对青年亚文化对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工作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202—03 年亚文化,妄图一一列举恐怕力不从心,很难全面的描 1概念的界定 1.1青年亚文化的内涵 本文中对青年亚文化的界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为基 础:第一,这里所指的青年亚文化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 述。在此,笔者根据西方学者诸如“威廉斯认为, ‘文 化’这一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特的意义上被使用:艺 术及艺术活动、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一种发展的过 程。”①对当前我国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表象进行简要的描 来,经历了几十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与发展的背景 下提出的;第二,青年亚文化是指我国青年群体中存在的 亚文化;第三,由于本课题重点讨论的是青年亚文化对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虽然青年中大部分是大学生, 但这里的青年群体远远大于和包含大学生在内。因此,本 文中青年亚文化是指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流,区别于主流文 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我国青年群体中表现出来的思想 行为。 述。一是张扬的青春独白。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的今 天,青年群体,借助于网络,采取一种比较张扬的方式, 展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绝大多数的青年通过这种方式,寻求自我对青春与个性的 表达。于是出现了卫慧、棉棉、春树、张悦然等“美女 作家”和韩寒、郭敬明等“80后”写作群体的作品。二 是另类文化的风靡。20世纪90年代末,著名影星周星驰 主演的《大话西游》很快在内地高校青年学子中掀起了 一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个政党、阶级或社会群体有计划 的、有组织的、对其所从属的成员,用其道德规范和政治 观点实施影响,使其形成符合该阶级、政党所期望的思想 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 股“大话”浪潮。根据《大话西游》改编的各种版本 的故事,为大学生的各种晚会所借用。其影响至今不衰。 之后。对于主流文化的嘲讽和以符号为形式进行表征的 “火星文”成为亚文化异常热衷的事情。诸如“劳工”、 “男盆友”、“粉可爱”、“你素谁”经常见诸于媒体与网 络。三是神奇的媒体制造。从“超级女声”到“快乐男 声”,正是这些选秀节目,神奇般的制造出许多青年学子 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其主要 内容除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了心理和道德教育。在 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青年学生 心中的偶像。这些由偶像崇拜而发展出“粉丝”亚文化, 也成为了青年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改变 了青年群体的生活与娱乐方式。四是集体的情感宣泄。以 一党和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培养国家未 来接班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必须把握的教育方向。 种体现街头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的Hip—hop和最近在 国际流行开的一种嬉皮行为“快闪行动”为典型代表。 五是疯狂的偶像崇拜。在青年阶段有着自己可以崇拜的偶 3青年亚文化的时代解读 几十年的改革,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快速和稳定的 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民主改革加速,社会 财富的迅猛增长,客观上促进了今天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 荣。在这样的历史时刻,青年亚文化的形式异常丰富多 样,对社会青年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 诸多影响,成为社会不可小觑的因素。面对扑朔迷离的青 20]3.11 像实属正常。因此,“粉丝”亚文化就成为了偶像崇拜文 化的典型代表。于是,众多的“凉粉”、“玉米”、 “饭 盒”、“粉笔”等占据了青年人很多的生活空间。 ①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廖耀华: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4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 物流教学 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大话文化”。另外48.8%的 关系 青年亚文化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支流,和其他文 化的形态一样,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而总是和它们有着 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大学生思政教育本身就是文化大系 统中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其与青年亚文化之间也 一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4.1人存在于文化场域之中 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同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 作为自己相互依赖的对象”。由此可见,人存在于文化场 域之中。但是,人不是消极的受制于文化的影响,人之所 以是万物之灵,在于他的主观能动性,在于能在文化场域 中进行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互动,能够利用已有的文化积 累进行创造和丰富。 4.2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文化 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但是丝毫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南辕北 辙,它们在如下的基点上建立了关联。 第一,作为青年亚文化主要载体的大学生,是青年群 体中的主要代表,没有了这个群体,青年亚文化便失去了 其存在的意义。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 生从被动性与主体性的对接起到了重要作用,达到了 “教”是为了“不教”的具体效果。 第二,青年亚文化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 起点。由于“现实的人”身上负载着各种社会角色,将 体现生活核心的青年亚文化作为连接“现实的人”的因 素考虑,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自己在教育系统中的独 特角色,对青年亚文化的过度泛滥进行理陛的抉择,虽然 其力量是有限的,但它毕竟以各种姿态影响着青年亚文化 对大学生作用的阈限,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的 成功之处。 第四,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持续的 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将与外部进行能量与信 息的交换,去伪存真,吸取积极的元素为自己所用,而现 代社会中,青年亚文化的存在无处不在,其状态如何,是 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小觑的重要因素。 5 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实 证分析 本课题在研究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过程中,选 择了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5所大学,进 行了较大规模较大范围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 收有效问卷421份,这里选择一些问题的统计结果作分析 和归纳。 5.1青年亚文化在大学生校园文化中普遍存在 在对“您对‘大话版本文化’的态度如何”这一问 题的统计结果中发现,有43.8%之多的同学热衷于青年 人认为无所谓,其实也不一定不喜欢“大话文化”。觉得 很无聊,嗤之以鼻只占8.3%。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掀 起的“大话文化”,虽然这种流行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至今在高校大学生中依然津津乐道,其中最基本的手法 就是拼贴。这说明青年亚文化确实普遍存在于非常正式的 校园文化之中。 5.2流行形式的青年亚文化极易侵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领地 在对“社会流行会影响您的生活吗?”这一问题的统 计结果中发现,82.3%之多的学生还是受到社会流行的影 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一心只是读书和丝毫不产生影响 总共只有17.7%。这说明往往以流行的方式进行传播的 青年亚文化是极可能侵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当 一种流行的青年亚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一时间影 响大学生时,会影响被选择的概率。 5.3实践检验是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 与“外化”统一必不可少环节 在对“您觉得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用吗”和“您 对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理论 相矛盾时,态度是怎样?”这两道题的统计中。前者旨在 说明现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单纯地认为是 “为了考试,没有什么用”占19.3%,认为作用很大 (36.4%)和有时候觉得有用(44.3%)的占大部分,可 以看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总体评价还是比较高。但在后者 的问题中在面对现实与理论不一致时,有97.8%的的同 学认为应该以现实来验证理论。这说明了实践检验是最终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统一必不 可少环节。 5.4课外文化以各种形式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 在对“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您思想观念有没有 产生影响?”与“您所接触到的课外文化(作品或者生活 方式)对您的思想观念有影响吗?”两道题的对比分析 中,调查结论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 影响很大或者有一些影响占绝大部分(76.4%),同时 72.2%的人认为课外文化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 这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课外文化对大学生影响都 较大,同时说明了课外文化很可能以多种形式在影响着大 学生的思想观念。在问及“韩剧影视作品对于您的思想 观念影响状况如何?”有91.3%的同学看过韩剧,而且觉 得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影响比较大。 6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 对策 青年亚文化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员,活跃于青年群体 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合理,积极 的对其引导,对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大学生 的健康成长以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启示,有着重 要的意义。据此,在青年亚文化的影响下,课题组试图寻 20"13.11陋 物流教学 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中国市场2013年第42期(总第757期) 也严重的抑制了大学生的人性的自由发展。在现实操作 中,往往使教育评价流于形式和官僚化,这些都亟须改革 和完善。因此,笔者认为,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指引下,尝试学生自我评价与教育权威主管机构评价相结 6.1加强课堂教育的引导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中鼓励开设体现中华民族孝道 和伦理道德的课程,如《二十四孝》和《弟子规》等课 程,同时思政课堂教学应该多样化,如多举办体现中华名 族核心文化价值观内容的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在这方 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推出的道德讲堂就是一 个很好的尝试。以此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和宽 广的胸怀,促进其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其对落 后、陈旧、腐朽、颓废和庸俗文化的抵制力,弘扬我国优 良的传统文化。 6.2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作为青年亚文化主要载体的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 主要代表,高校应该有效的发挥各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的主体作用,用主流文化感染、吸引和提升高校文化的规 格和品位,打造品牌文化。在此前提下,也不能忽略那些 符合时代发展脉搏、有利于人格培养、大学生身心发展和 健全个性校园亚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使其成为社会主流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的今天,高校思 政工作者要重视亚文化对青年群体的影响,要找准切人 点,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行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了解思想 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应用丰富的教育手段, 推进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注青年群体本身,就是关注青年亚文化。随着社 会的不断演进,青年群体必将成为各个社会发展的主力 军和各个阶层的支柱,他们必将主导社会文化的变革和 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 建设,因此用端正的态度、引导青年亚文化的积极因素, 抑制其消极影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 之急。 6.3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 准,密切联系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生活化要求思政工作者要将教育立足于现实社会生活世 界,也就是要将教育的内容深入的渗透到生活领域。大学 生管理部门要及时捕捉大学生所思所想,利用通畅的信息 沟通渠道,通过及时开展辩论会、座谈会、道德讲堂、心 理健康咨询等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不良青年亚文 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健 康发展。 6.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标准应该与时俱进 多年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主要是由 代表权威机构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 虽然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方向性和稳定社会,但是 合,这种方式能够比较迅速的体现时代性和反映大学生的 思想状况。当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集中大学生对一些关 注话题的想法,然后迅速通过组织各种体验活动、辩论 会、演讲会等形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来。使大 学生自我评价和提高,成为评价主体之一。 6.5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环境 青少年阶段是青年群体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 的关键阶段。因此,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至关重 要。首先,要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父母的示 范、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积极的人生观是增强青年群体 抵御外界消极力量的有力屏障。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 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帮助青少年走向社会的社会教育机构。然而,现在正处于 我国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重“智育”,轻“德育” 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所以从源头抓起,提高青少年的综 合素质,消除不良青年亚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要重视社会教育的功能。 社会教育能有效的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其影响 范围甚为广泛能将分散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对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学 校和社会教育环境,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才能有效地对整 个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 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68—93. [2]李修志.青年亚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 [3]陈龙.青年亚文化与当代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 界,2005(2). [4]杨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手段[J].思想政治教 育研究,2009(1). [5][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2). [6]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2). [7]陈殿林.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江西师范大 学学报,200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研究 成果(SCG280)。 [作者简介]廖耀华(1981一),男,浙江温州人,讲师,研究 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