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拳绣腿也好,朴实⽆华也罢,终究不知道散⽂如何写法。于是找⼀两篇范本来读。⼿摸着书架上⼀排书脊,⼀眼看中了《鲁迅散⽂全编》,漓江出版社出版的。
鲁迅是个⼤⽂豪,恐怕⽆法学到他的博⼤精深。但读⼀读也⽆妨,于是翻开来浏览。随⼿翻到了《范爱农》这⼀篇。 读了开头,便有勃于我的常规思路。开头并没有写范爱农,⽽是写东京客店⾥,从报纸上看到安徽巡抚恩铭被徐锡麟刺杀的新闻,及稍后秋瑾和徐锡麟被杀,⼏个中国留学⽣议论的情形。之后在⼀个同乡会上讨论发电⽂时,范爱农才出场,⽽且是以声⾳先出场的:“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电报呢。”接着鲁迅看到的“是⼀个⾼⼤⾝材,长头发,眼球⽩多⿊少的⼈,看⼈总像在渺视。”⼀句⽓愤的话语,⼀个“眼球⽩多⿊少的⼈”,将范爱农的个性和形象,跃然纸上。
鲁迅愤怒了,这个范爱农,对⾃⼰的先⽣徐锡麟被杀,竟“那么冷”,⽽接着由谁拟电报稿的事,范爱农⼜说了⼀句“何必推举呢?⾃然是主张发电的⼈罗——”这⼀句,⼜进⼀步写出了范爱农的“离奇”、“可恶”。是个怪⼈,不易沟通。
我想,鲁迅的写法,应该是先抑后扬吧,前⾯“抑”着。接下去的阅读,应该在某处出现“扬”的⽂字。阅读的过程中,⼀⼼想尽快的读到鲁迅是如何写范爱农后来的“扬”的。可是,这中间,写了鲁迅和范爱农的⼀些简单的交往之外,主要还是⼀些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些场合范爱农与鲁迅的对话,对范爱农并⽆详细的描写或深刻的议论什么的。读到最后,终究没有读到“扬”的地⽅,范爱农最后竟是掉进⽔⾥淹死了。⽽鲁迅怀疑他是*,最后鲁迅“也不明⽩他究竟是失⾜还是*。”
于是我⼜倒回去重新浏览⼀下。这才细细的想⼀想,鲁迅究竟是怎么写范爱农的。整篇⽂章,着笔范爱农的地⽅其实倒并不多,总共也不过⼏处。⽽范爱农的语⾔、个性、形象,以及其悲惨的结局,却久久留在我的⼼⾥挥之不去。 范爱农的结局,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个性,还有当时那个社会的原因,也是鲁迅对那个社会的控诉吧。 不过,我也想到了另⼀个层⾯的问题。
鲁迅是真诚、坦率的,但鲁迅并没有帮范爱农什么忙。范爱农与鲁迅是有书信往来的,范爱农在给鲁迅的信件⾥说了些什么,不得⽽知。也许范爱农求助过鲁迅,也许没有。但范爱农是多年⼼存希望的,也许希望鲁迅能帮他找份差事。以⾄于范爱农到最后,还时常说:“也许明天就收到⼀个电报,拆开来⼀看,是鲁迅来叫我的。”但终究鲁迅没有叫他,或许鲁迅确实没有办法,或许,正因为范爱农他那样的性格,鲁迅不愿意叫他。
也有可能,鲁迅曾经应允过范爱农帮他找份差事,否则范爱农也许不会那样说。那么凭鲁迅当时的社会地位,帮范爱农找个差事,应该不会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吧。但终究范爱农没有接到鲁迅的电报,范爱农⼀等再等,终于因为穷困潦倒,终于因为他的个性与⼈相处困难,终于等待鲁迅的电报等的没有了耐⼼,终于因为喝酒,于是,不如死了算了,⼀了百了。 鲁迅通过写范爱农,折射出对当时的社会和ZF的⿊暗进⾏控诉和抨击。正是当时那个社会造成了范爱农最后惨死的结局。鲁迅虽然写的是范爱农,可范爱农的⾝后,潜藏着⼀个巨⼤⽽⿊暗的社会背景。 【篇⼆】范爱农读后感600字
最近,我看了⼀本散⽂书——《朝花⼣拾》。这是⼀本回忆童年⽣活的散⽂,就更加充满了个体⽣命的童年时代与⼈类⽂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书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视为鲁迅的杂⽂笔法向散⽂的渗透,不仅使其中的韵味更加丰厚,⽽且显⽰了鲁迅现实关怀的⼀⾯,这也是真正的鲁迅。这本书确实⾮常好看。
《狗猫⿏》记述了童年时对猫和⿏的好恶。《阿长与〈⼭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时⼀次看庙会的经历。《⽆常》栩栩如⽣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亲的病》在叙述⽗亲⽣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表⽰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怀念⽇本留学期间的⽼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朝花⼣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活⽚断,展现了家乡的风⼟⼈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挚诚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我们的童年渐⾏渐远,留下的是⼀个美丽的回忆。《朝花⼣拾》,去领略⼀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拾》中重现,不⼀样的年代,⼀样的快乐,童年,惹⼈怀念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