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一、 工程概况
三金潭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于张公堤以北、东西湖大堤以西、金潭路以东所围地块。段址范围内现状以农田菜地为主,西北角有部分民房,整个地块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19.0~21.4m之间。段址范围南侧紧贴既有道路——金潭路,该路路面标高在19.95~21.52m之间。段址西侧靠近宏图路,路面标高在19.93~20.34m之间。根据规划资料,段址范围北侧规划有一条城市道路——碧水大道,目前规划部门还未提供该规划道路路面标高。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武汉市市第一条穿汉江地铁,它从沌阳大道站出发,沿东风大道、龙阳大道走行,过王家湾后,与江汉二桥平行在其下游下穿汉江,上岸后下穿轻轨宗关车站,过双墩进入王家墩CBD,经范湖、菱角湖公园进入建设大道,沿建设大道及其延长线东行,过黄浦大街、二七路后,下穿京广铁路进入后湖,过兴业路、后湖大道后,线路西偏,穿越金桥大道后,经市民之家、宏图大道站后终点站抵汉口三金潭车辆段。
二、 施工测量依据
1. 项目所用测量起算数据为天津市测绘院2009年10月25日交给天津地铁3号线第1合同段的成果资料及施工图。
2. 施工图要求采用的测量规范和技术标准: (1)《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 50308-1999 (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10101-99 (4)《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TB10203-2002 (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20308-2008 三、 人员组织及仪器配备
1.建立项目测量队,由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测量的全面管理和技术工作,现配备的3名测量人员均有测量岗位资质证书(其中测量工程师一名、测量员两名,记录员由其中一名兼任,其岗位证书复印件见后附件)。
2. 本工程拟使用的仪器及工具有:
全站仪(徕卡TCR1201)(其中含附件:脚架、对中杆、基座、气压表、温度计、测
1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伞等)、水准仪DSZ2(其中含附件:脚架、(5m)塔尺,(3m)红黑双面板尺)、(50m)钢尺、卷尺、测量专用计算器、测量记录本、笔、红油漆、对讲机、车辆等。
根据工程的进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可适时调配测量人员和测量设备,以满足施工需要。 四、 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1)交接桩
项目部收到施工设计文件后,在开工前会同设计单位到工地共同办理测量桩橛交接手续。
(2)设计单位向我施工单位移交的桩橛有永久性水准基点及线路控制导线点。 (3)对所有进场的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检定,鉴定情况见下表1,其精度完全满足施工控制的要求,检验施工测量人员的上岗证书,并对施工测量人员进行有关的技术交底。
表1
测量仪器名称 全站仪(TCR1201) 性能 数量 用途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及施工平面位置的放样测量 主要运用于高程控制网的测设及施工高程的控制测量 检测周期 1年 检定日期 检验状态 良好 1台 2009.8.23 合格 水准仪(DZS2) 良好 1台 1年 2009.10.9 合格 木质水准良好 标尺(3m) 1对 主要用于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1年 2009.6.17 合格 其检定证书复印件附后。 (4)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各专业图纸中建筑物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线路控制点参数数和高程是否正确,无误后,记录审图结果。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内部结构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 五、 施工控制测量方案
1.贯通附合导线的建立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2)布设附合导线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本标段导线布置图见下图1); 下图改动
图1 (3)导线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B.相邻点之间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四等不宜小于1.5m,以不受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C.当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D.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E.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4)桩位先挖成60cm×60cm口径、100cm深度用混凝土灌注十字钢筋,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绘制点之记(其埋设示意图见下图2);
3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图2
2.相邻标段之间贯通测量
项目部按照设计对管区内的线路控制导线水准基点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复测后的线路导线控制点桩,绘制示意图,两个单位接头处的导线测量工作已互相重叠线路导线,水准测量到相邻的第一个水准基点,导线点、水准基点桩及其他共同性的基桩应双方会同核对,并作好记录,以后如有变化,应及时通知对方。
1. 导线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四等 仪器精度 等级 1〃级仪器 光学测微器两次 重合读数之差(〃) 1 3 -- --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内2C (〃) 6 8 12 18 同一方向值各 互差(〃) 测回较差(〃) 9 13 18 -- 6 9 12 24 及以上 2〃级仪器 一级 2〃级仪器 及以下 6〃级仪器 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方向比较,其值
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控制网边长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4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单程各测回较差(mm) ≤7 ≤15 ≤7 ≤15 ≤15 ≤15 往返测距较差(mm) ≤2(a+b×D)
平面控制网等级 每边测回数 仪器精度等一测回读数级 较差(mm) 往 返 5mm仪器 ≤5 3 3 三等 10mm仪器 4 4 ≤10 5mm仪器 2 2 ≤5 四等 10mm仪器 3 3 ≤10 一级 10mm仪器 2 — ≤10 二、三级 10mm仪器 1 — ≤10 注:1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2 困难情况下,边长测距可采取不同时间段测量代替往返观测。
2.观测方法
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进行。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全站仪测角除读数外,与经纬仪测量的操作程序和限差要求一样,全站仪测距与测距仪相同。但是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a.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b.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c.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d.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e.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f.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 (2)测量操作
a.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激光对中、电子整平时要先启动仪器),量记仪器高。
b.在各镜站上安置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
c.打开全站仪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角度测量状态。
d.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
5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e.盘左望远镜十字丝照准后视导线点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水平方向设置为0º0′0″,然后,照准读前视导线点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f.转动望远镜,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前视导线点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g.盘右转到后视导线点方向照准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同法测记。 h.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
i.上面(d)~(h)为第一个测回的观测,照准第1方向,设置水平度盘,同法测完全部测回。
j.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 k.检查记录,关闭仪器。本站结束。 3.贯通测量计算
(1)平面按国家一级导线标准施测(其参考等级标准见下表4),各项指标在达到要求前提下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成果与设计提供值对比,在规范要求内时采用设计值。
表4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导线等级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导线长平均长度(Km) 度(Km) 14 9 4 2.4 1.2 3 1.5 0.5 0.25 0.1 测角中测距中测距相对误差误差中误差 (″) (mm) 1.8 2.5 5 8 12 20 18 15 15 15 1/150000 1/80000 1/30000 1/14000 1/7000 测回数 1″级仪器 2″级仪器 6″级仪器 方位角导线全长闭合差相对闭合(″) 差 3.6√n ≤1/55000 5√n ≤1/35000 6 4 —— —— —— 10 6 2 1 1 —— —— 4 3 2 10√n ≤1/15000 16√n ≤1/10000 24√n ≤1/5000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回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
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2)高程按四等水准标准施测(其参考等级标准见下表5),并绘制水准线路图(见图3),各项指标在达到要求前提下进行平差计算,成果与设计提供值对比,在规范要求内时采用设计值。
表5
等级 二等 水准仪型号 DS1 视线长度(m) 50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 1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 3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m) 0.5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mm) 0.5 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mm) 0.7 6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1.0 1.5 3.0 5.0 --
DS1 三等 DS3 四等 五等 DS3 DS3 75 100 100 6 近似相等 10 -- 0.2 -- 100 3 6 0.3 2.0 3.0 --
图3(水准路线走向图)
(3)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内业计算中数字取位要求
等级 三、四等 一级及以下 观测方向值及各项修正值(〃) 0.1 1 边长观测值及各项修正值(m) 0.001 0.001 边长与坐标(m) 0.001 0.001 方位角(〃) 0.1 1 (4)以上复测成果在报监理复核批准后方可作为施工放样测量依据。
(5)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应每隔半年会同监理复测一次,防止施工过程中点位变化,影响测量精度。
4.施工测量
项目部及工程队根据复测后的各种控制点桩对管区进行施工测量。主要内容有: ①准确地测定桥梁的墩台、承台、基桩等各种建筑物的控制位置,树立标志,并进行施工位置放样;
②钉设车辆段控制桩及库房平面位置,测设库房±0标高点; ③路基土石方的测量;
7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④铺轨施工测量; ⑤竣工测量。
六、施工测量放线工艺流程图
施工控制资料
放样数据准备 计算程序准备 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放线通知单 有问题 检核 有
检校仪器 测站点测量 有问题
检核
测放建筑物点线
检核
编制报验申请表 有问题
资料归档 报验 图4
8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七、线路及水泥搅拌桩的放样
1.作业前,应收集初测导线的测量成果,并应对初测高程控制点逐一检测,高程检测较差不应超过30√Lmm(L为检测路线长度,单位为km);
2.放线测量应根据图纸上定线线位,采用极坐标法、拨角法、支距法进行; 3.线路中线上,应设立线路起终点桩、千米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点、桥梁或隧道轴线控制桩、转点桩和断链桩,并根据竖曲线的变化适当加桩;
4.线路中线桩,直线部分不应大于50m,平曲线部分宜为20m。当曲线半径大于800m且地势平坦时,其中线间距可为40m;
5.中线桩位测量误差的控制,直线段不应超过表13的规定,曲线段不应超过表14的规定。
表13 直线段中线桩位测量限差 线路名称 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纵向误差(m) 横向误差(m) S/2000+0.1 S/1000+0.1 10 10 注:S为转点桩至中桩的距离(m)。 表14曲线段中线桩位测量闭合差限差 线路名称 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 二级及以下公路 6.水泥搅拌桩的放样 对施工轨道的中心线用全站仪极坐标进行放线,并进行复核;对于标定的中线位置做好明显的标志和编号,并妥善保护;使用经纬仪和钢卷尺等,采用偏角法进行桩位区域边线的测定;对施工区域内的所有桩进行测量定位(其桩基测量允许偏差参考表15),并做好明显、牢靠的桩位标志。同时做好测量记录,以便监理复核。
9
纵向相对闭合差(m) 横向闭合差(m) 平地 1/2000 1/1000 山地 1/1000 1/500 平地 10 10 山地 10 15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表15 桩基测量允许偏差 类别 钻孔桩 水泥搅拌桩 允许偏差 纵向(cm) 横向(cm) 2 5 4 5
八、车辆段库房施工测量 1.施工前的准备
(1)车辆段库房施工前,要读懂施工图纸,了解库房各部位平面尺寸,纵横轴线,建筑物的设计高程,复核首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设计高程、坡度是否合理。事先计算好其坐标或其他定位要素,并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数据确认无误后可进行施工放样。
(2)平面控制点设在坚实可靠、便于保护、不受施工干扰、使施工放样具有良好角度的地方。建立施工控制网,对整个段内库房进行平面控制,控制网应复核到线路首级导线控制网上,控制网的精度和观测条件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3)高程控制点实地选点在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准点宜均匀布设在测区内,水准点的位置应能保证埋设标石的稳定、安全和长期保存,并便于观测。水准点应尽可能选在道路附近,基岩露头或土层较浅处。施工高程控制的水准点的位置应根据施工放样的需要来确定,应保证每个单项工程部位至少有2个高程点。按规范要求的规格进行水准标石的制作和埋设。
高程控制点应从首级水准网上用水准仪高差法往返测量,往返闭合差应小于20√K,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应符合规范要求。点位设计标高值应换算成本段内库房设计标高,高程为±0,直接对库房桩基、承台、钢构等施工部位进行高程测量,并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及交付运营前后沉降观测的依据。
2.施工放样
地下结构施工平面控制采用外控法,进场并办理控制点移交手续后,首先对场区内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核。经核对无误后,依据施工图及控制点进行施工主要轴线的测设,并将控制轴线向外偏移1m,在其延长线上适当位置设立轴线控制桩(轴线控制桩位置不宜离建筑物太近,以防基坑位移造成控制桩位置偏差),作为土方开挖及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放线的依据。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
10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3ppm的全站仪,根据首级控制进行校测。 ①.地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②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槽边线和集水坑控制轴线,并定出控制桩指导开挖。
③待垫层、底板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T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16:
表16
建筑物 结构特征 钢筋混凝土 结构、高度100-120m 1/20000 5 1 6 4 测距相对中测角中误测站测定高差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 差() 中误差(mm) 误差(mm) 误差(mm) ④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墙柱侧立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⑤当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楼层放线记录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⑥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 30 m 允许偏差±5 mm 30m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L >90m 允许偏差±20 mm ⑦控制点的联测 当地下工程完成时,首先联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控制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地上结构物施工。 4.房屋钻孔桩的放样:先对房屋轴线进行精准放样,再根据轴线对具体的钻孔桩中心放样,钻机就位前对钻机轴线和桩中心进行校核,其精度满足表7的规定限差内时方可进行开钻。 5.钢结构放样与校正 钢结构安装前应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基础轴线和标高和位置等进行复测,并应进行基础竣工测量和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精度参数参考表17。 表17 建筑施工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一 二 三 适用范围 钢结构、结构连续性高的建筑 框架结构、结构连续性一般的建筑 附属设施 测距、测角中误差 测角 测距 测距边长相对中误差 (″) (mm) ±9 ±3 1/24000 ±12 ±5 1/15000 ±24 ±10 1/8000 当基础工程分批进行交接时,每次交接验收不少于一个能形成空间钢度的安装单元的柱基基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基础的轴线和标高及基准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将柱子就位十字线点测设在柱基的表面。钢结构的主要构件,如:柱、主梁、屋架、天窗架、支撑等,安装时应立即测量校正。并进行永久固定,切忌安装一大片后再进行校正,这是校正不过来的,将影响结构整体的正确位置,是不允许的。 柱底板标高 根据钢柱实际长度、柱底平整度和柱顶到距柱底部距离,重点保证柱顶部标高值,然后决定基础标高的调整数值。 纵横十字线 钢柱底部制作时,用钢冲在柱底板侧面打出互相垂直的四个面,每个面一个点,用三个点与基础面十字线对准既可,争取达到点线重合;在柱的垂直度测量时,两台全站仪与柱子成90°夹角,使用缆风绳进行矫正。先不断调整底板下面的螺母,直至符合要求后,拧上底板上方的双螺母;松开缆风绳,钢柱处于自由状态,再用全站仪复核,如 12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小有偏差,调整下螺母并满足要求,将双螺母拧紧;矫正结束后,可将螺母与螺杆焊实。 6.钢梁安装 钢吊车梁安装一般采用工具式吊耳或捆绑法进行吊装。在进行安装前应将吊车梁的分中标记测设至吊车梁的端头,以利于吊装时按柱牛腿的定为轴线临时定位。 钢吊车梁的矫正 钢吊车梁的矫正包括标高调整,纵横轴线(包括直线度和轨道轨距)和垂直度。 标高调整 当一跨内两排吊车梁吊装完毕后,用一台水准仪(精度为±3㎜/km)在梁上或专门搭设的平台上,测量每根梁两端的标高,计算标准值。通过增加垫板的措施进行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纵横轴线矫正 钢柱和柱间支撑安装好,首先要用全站仪仪,将每轴列中端部柱基的正确轴线,引到牛腿顶部的水平位置,定出正确轴线距吊车梁中心线距离;在吊车梁顶面中心线拉一通长钢丝,进行逐根调整。当两排纵横轴线达到要求后,复查吊车梁跨距。 吊车梁垂直矫正 从吊车梁的上翼缘挂锤球下去,测量线绳到梁腹板上下两处的距离。根据梁的倾斜程度,用楔铁块调整,使线锤与腹板上下相等。纵横轴线和垂直度可同时进行。对重型吊车梁校正时间宜在屋盖吊装后进行。 对于库房施工来说,结筑物不是一次放样完成,需多次放样、多次校检及符合,确认无误后,报监理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九、车辆段土石方测量 1.阅读设计图纸,复核设计土石方工程量是否正确,平面图上建设用地红线桩的坐标、角度、距离是否对应,坡度是否合理,然后,现场实测横断面地面标高及距离,画出横断面图,计算实际土方量,与设计土石方工程量进行比较,差值较大时,报业主和监理审批。差值较小在误差范围之内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13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5.现场进行施工放样定出断面基线桩,高程变化桩及场区边桩,并对施工技术人员交底。 6.场区土石不是一次放样完成,需多次放样恢复,填到设计标高时,应对场区各部位平面尺寸及高程进行多次测量,换手复核,保证平面尺寸及标高附合设计标准。 十、轨道铺设测量 首先必须对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对线性要素、中桩坐标复核,对全线标高根据图纸提供的要素进行复核,作好会审记录,对错误或疑问及时联系设计院明确。 1.加强对图纸的管理,对于设计变更部分,在原图用红笔标注,通知所有测量人员,图纸应标明有效或无效; 2.内业计算资料必须做到两人复核,或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核,可用Auto cad绘出整个工程的平面图,和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复核。 3.测量记录本,根据实际情况,标明放样检查内容、仪器、放样基准点、读数记录及施测人员。 4.报验资料及时,并标明放样控制点与放样构造物的坐标、标高关系。 5.每次检查前,预备检查资料,每分部、分项工程完成检查后,进行资料整理,归档管理。 6.复测导线点、水准点 由业主提供的导线点及水准点必须经过复测,导线满足四等导线测量要求,全圆法四个测回且全长闭合差不得大于4√n;水准测量必须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要求。 在复测导线点的同时将加密点位放出,便于进行加密控制点的同步进行,尽可能缩短加密控制点测设周期。 加密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 7.导线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测设 现场全圆法测四个测回,各个夹角与理论值的误差不超过规范允许值,导线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复测合格后。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再经过监理测量队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测设作业。 施工控制点可用冲击电钻在混凝土面钻眼安放钢筋,顶面有十字标志,钢筋顶面低于混凝土顶面5mm避免施工干扰损坏基点,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按50~100米布设。测设的控制桩每0.5km~1.0km与施工网点联测,以克服测量误差的积累。 14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控制点测设完毕必须将测设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轨道铺设及轨道状态调整。 8.中线控制桩测量 线路中线控制桩测量,以地铁线路施工控制点为起算,按设计要求测设线路控制桩。一般直线20m,曲线10m及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道岔起止点各设一个;中线控制测量使用不低于2″级全站仪水平角观测两测回,测设的线路中线控制桩与施工控制点联测,以克服测量误差的积累。 控制点分导线点和施工控制点两种。以测设好的线路中线控制桩为起算依据进行测设。 中线控制桩:一般直线20m,曲线10m及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道岔起止点各设一个。两控制基标之间距离较近时,首先满足曲线要素桩后可适当减少,中线控制桩基标应稳固,长期保存;中线桩,一般直线6m,曲线5m各设置一个;整体道床区段,所有中线控制桩均埋设在线路中线上。中线控制桩均采用等距等高方式埋设在轨顶面下500mm处,加密中线控制桩采用等距不等高。测设完成后,实测中线控制桩高程,并计算与设计轨面高程之差值,以满足施工要求;岔区埋设位置按照甲方及设计要求执行。 加密中线控制桩:直线上6m,曲线上5m设置一个加密中线控制桩,设置方法与控制点相同;单开道岔铺设地段,在直股外侧1.5m位置按6m间距设置加密中线控制桩;交叉渡线铺设地段,除四组单开道岔直股外侧1.5m位置按6m间距设置加密中线控制桩外,在菱形渡线上的两个锐角及钝角上设置加密中线控制桩。 中线控制桩测设精度为: a.方向允许误差为6″; b.高程允许误差为±2mm; c.距离允许误差为:直线1/5000,曲线1/10000; 加密中线控制桩测设精度为: a.直线上偏离控制基桩方向允许误差为±1mm; b.曲线上用偏角法测设,在偏角方向线上不允许偏出±1mm; c.每两个相邻基标间距偏差不超过±1mm; d.高程允许偏差为±2mm; 15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e.两相邻基标高程允许误差为±1mm; f.距离允许误差:在直线上每6m为±5mm,在曲线上每5m为±3mm。 9.中线放样(采用极坐标法)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坐标,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控制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报验申请表。 10.高程测量 高程测量使用DSZ2型水准仪进行观测。用普通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应往 16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返或两次仪器高观测,其两次测量的高程较差不应大于20√L。 十一.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是施工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定和衡量全项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不仅能准确反映竣工后各结构部位定位点的变形情况,同时也是编制竣工资料的原始依据。竣工测量主要内容包括线路轨道中线位置和高程及库房轴线点三维坐标、,结构物的断面尺寸、轴线、垂直度。竣工测量测设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水准仪高程法。根据测量成果编制竣工测量资料,并整理,分类归档. 十二、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有专职测量人员组成的织机构,制定适应项目工程实际的测量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 2.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3.加强桩橛复测、资料复核、施工过程的检查复核。 4.实行以微机软件计算为主,人工计算为辅(主要用于计算检核)的数据计算方法和放线数据微机自动录入全站仪的方法,避免因放样数据多而造成失误。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