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融媒体时代影像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2020-07-21 来源:吉趣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融媒体时代影像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作者:黄忠利

来源:《军工文化》2019年第06期

跟上变革大趋势,既坚持专业追求,又勇于创新,让影像工作更好服务科研院所的中心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习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要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2019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融媒体技术》一书指出:“融媒体是全媒体的传播手段、功能与组织结构等诸多核心要素的融合、汇聚与结合,是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的一种新型媒介运作机制。”一言蔽之,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体形态的融合。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一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二是技术与平台的融合。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媒体融合,更多是影像工作和微信客户端、官网平台和户外展示平台的融合。

那么,以技术驱动的融媒体时代,是不是意味着更高端的摄像机、滑轨、摇臂、航拍等新手段和新机器使用?显然,更先进的手段,有利于影像工作的推陈出新,但因此而忽略影像工作的本质属性而陷入唯技术论和唯设备论的陷阱,恐怕会将工作引入另一个误区。 融媒体时代影像工作的坚守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复杂、多元状态,科研院所所处的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科研院所新闻宣传工作既面临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研院所新闻宣传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充分整合媒体资源,着力打造宣传矩阵,努力形成宣传合力,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为科研院所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下,大部分科研院所的媒介形态已从电台、杂志、报纸、广播等传统阵地转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阵地,并越来越多融入短视频、H5、快闪、图片等多种轻松活泼的形式。尤其是当微信成为传播央企好声音、展现央企好故事的主要阵地,视频、快闪等影像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以抖音、快手等为主的几乎全民追捧的短视频APP爆红,给人造成的错觉是,利用一部智能手机,似乎人人都能成为短视频的生产者,进而晋级为影像工作者。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简单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影是继文学、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戏剧、建筑之后的第八大艺术,也是融合了前七类艺术特质的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有其特有的语言——影视语言。电视是技术进步发展的产物,也是综合艺术,继承了电影的艺术表达方式。影像作为电影和电视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毋庸置疑是一种艺术形态。因此,这就要求影像工作者,不管抖音、快手等如何乱花渐入迷人眼,还是要坚守艺术从业者的标准与追求。

首先要具备文学素养。文学语言具有意境美,给人无限想象空间,影视创作尤其要注重创意和脚本撰写的文学性与规范性。不管是短视频、纪录片或工作片,最打动人心的,还是故事讲述的角度、技巧及传达的本意。除了声音、画面等,文字说明和旁白,也就是俗称的脚本,有时候能对画面不能表现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事实上,绝大部分视频内容,最终都需要借助脚本或旁白,才能完成意义的最终传达。从事科技影像工作,如何拍摄一些科研生产活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很多都是高精尖技术,往往并不为外界了解与熟知,因此选择合适角度、巧妙运用影视语言讲故事,就能为深奥的科研生产赋予情感和艺术美,也更能引起观者共鸣。

其次,影像工作者要坚守专业的追求。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其艺术语言是用“光影作画”。通俗来说,没有光就没有影,有影必有光,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光线的不同方向、冷暖特性、明暗对比都会影响艺术效果。科研生产拍摄过程,不太可能允许现场团队布光和停机拍摄多次,必须跟着科研生产进度进行,需要记录拍摄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考虑艺术效果,如同期声、光影(拍摄景别、角度)、位置的调度等。因此,在工作之余需加强专业学习和交流,提升艺术水平。

再次,影像工作者要坚持创作的人民性,也就是要坚守一线调研的基本规律,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我们需要对科研院所的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有宏观认识,这样才能在拍摄领导来访等场景时,清楚哪些场景和画面是要重点突出的;拍摄科研生产,前期在预构思艺术生产时总会遇到一些晦涩的科技数据与语言描述,很难在短时间里将其艺术形象转化。因此需要影像工作者深入一线,加强与科研人员交流,学习了解专业知识、情感诉求和传播需求。 还有,影像工作者要坚守心理学的追求。现在,随着传播渠道的日趋增多,自由观众有很多选择,根本不受控制。要真正打动网络终端的自由观众,增加点击率,应该研究受众的需求,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喜好。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喜好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视频的表现形式也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化,才能创作出喜闻乐见的影像作品。

从事影像艺术工作,不管外界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要坚守艺术创作的基本常识和规律,才能在融媒体时代让影像工作发挥更大的潜力和作用。 融媒体时代影像工作的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融合发展是整個媒体行业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受众需求推动媒体在实践与探索中,改造生产流程、丰富报道手段、推进技术升级。科研院所的影像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坚守中创新。

首先,重视受众需求,注重内容创作与受众感受相结合的创新。融媒体时代,依然是内容为王的时代。过去科研院所的宣传,大多是有什么展示什么。现在我们更需要研究什么是受众更愿意接受、情感上更认可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讲故事的方式,以小见大、感同身受更容易获得认同。当前,很多商业公司的宣传片值得借鉴,如银行小微贷款宣传片,讲述几个为生活奔波的底层小生意人,因为获得小额贷款而开始商业人生、实现梦想的故事,就能获得更广大用户的共鸣。科研院所也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挖掘:为了梦想,无数次的试验失败;为了梦想,陡增白发;为了梦想,把自己焊在工作岗位上;为了梦想,职场妈妈的内心挣扎……这些平常的画面、日常的科研常态,或许就是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较好视角。

重视传播渠道,注重一次采编、多次传播的创新。社交媒体的二次传播,更能带动传播效果。微信是当前科研院所传播品牌的主要渠道。因此,影像工作的思路,一定要改变过去主要聚焦领导和局限于做工作片的需要,将镜头对准广大职工的科研与生活,如反映科研攻关的奋斗者的姿态、大夏天里不能脱掉的特殊工装,反映员工生活的各种文体、团建活动,反映员工工作环境的四季变迁,都更容易得到员工的关注与点赞。这些内容,不再仅用于工作片素材积累,而是及时在微信平台、视频播放平台传播,以期达到一次采编、多次传播的最优化效果。 重视技术投入,注重技术与内容生产传播的融合与创新。融媒体变革,是由技术变革引起的,因此投入一定资金建立融媒体中心,配备相关的采编设备,是大势所趋,也是必要的。超龄影视器材会限制专业人员的创作空间。因此,建设融媒体中心,增添专业设备,为影像工作的创新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在重视技术投入的同时,尤其重视内容生产,视频内容的视角更多放在员工一线活动,把镜头更多对准员工的科研、生产、党建和工会活动,注重突出主业。 重视专业人才,注重传播理念与传播内容的创新。科研院所往往一人身兼导演、编辑、制片人等多个角色,无法满足当下传播需求。因此,探索引进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融合导演、编辑和新媒体创意相结合的团队,试图在80后和90后越来越成为单位主体时,用讲故事的方式,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增强产品的传播力和平台的黏度。从后台数据来看,有视频的微信,往往点击率更高,还会带来粉丝量的增加。

当前,科研院所的融媒体改革,因为条件所限,与专业媒体机构相比,显然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要跟上这场变革的大趋势,更新理念观念,储备相应人才,在把握大原则大方向的前提下,既坚持专业追求,又勇于创新,讲好科研院所的故事、传播科研院所的好声音,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融入中心工作,促进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航空工业制造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