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巢老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为深入了解红旗村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 我校“三下 乡”活动的三十几位成员在村里全面展开问卷调查, 走进村民生 活、深层次地了解村民各方面的状况。帮年老的村民量血压,送 上最真切的关爱。
二、调查对象 衡阳市红旗村
三、主要过程及基本情况 走访的村户中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占全村人们的 90%。多数 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 )养大,但甚至也有十岁左右小 朋友独自一人居住在家中, 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起居。 家有老人 的一般是奶奶在家照顾孩子, 爷爷到山上的家里做农活、 忙家务。 由于常年干较重的农活, 农村许多的老人身体不好, 治病也需要 花很多钱, 对于原本就贫穷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少部分独 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便是自己放学就赶回家做饭、 洗衣服。 与留守 儿童交流之后,我们发现,他们和其他同龄的小朋友一样,十分 需要父母的关爱, 长期和父母分开都十分想念父母, 特别是一些 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更少。但是,他们并 没有一味的抱怨,到了一定年龄,加上亲人的引导,各个都变得 很懂事,主动承担家里的负担,很理解父母的难处,他们都会试 着去面对现状,去承受这一切。
而在空巢老人之中发现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 都缺乏安全感, 一般陌生人都没法和他们沟通,这些老人很少与人交流。他们有 些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也有生活保障,但是内心却充斥着孤独寂 寞。心情郁闷、沮丧、孤寂,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 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 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 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但是很大部分还是比较理解子女的处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 性格、心理健康方 面相较非留守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习。在留守儿童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有的留 守儿童能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并且比较早熟,自我控制能力较 好,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良。而有的留 守儿童对学习表现出散漫、厌学、逃学的症状,遇到难题不会主 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上进心缺乏。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 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上的辅导较城市少了很多。
2、性格。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对 他们成长过程中问题的解答。在成长环境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师, 所起到的作用非同一般,可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留守儿童的问题与父母存在着空间和时间的代沟,
得不到及时
的解决,也由于各方面的差异,使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 让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自控能力差、孤僻、叛逆、自卑、内向等性 格趋向。
3、心理健康方面。父母与孩子之间较少的交流与沟通,让 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表现出的焦虑,对家庭状况、父母安全等 的担忧,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易导致自暴自弃、孤 僻、悲观的不良心理的形成。
(二)在空巢老人问题方面则面临一下几个挑战: 1生活保障。在农村的空巢老人经济问题、生活质量、生 活空间都受到严格的限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
2、 日常照料服务。农村的空巢老人并不能保证日常生活有 很好的照料,通常还必须帮着子女照顾一群孩子, 料方面同样面临考验。
3、 精神慰藉。毫无疑问,子女是照顾空巢老人的第一责任 人。而子女长期在外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 在某些方面就会让空 巢老人感到孤独寂寞、在心理方面尤为空虚,精神慰藉得不到保 障。
五、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 1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上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的缺陷,父母与子女缺乏起码的交流和沟通,监护人管理 能力
因此在日常照
的限制等方面。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浮出很多问题和不 良现象,但是仍有许多留守儿童懂得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的 关系,不但在学习中有着优良的成绩, 在家庭中也能做许多力所 能及的事,适当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也是非常优秀的。
2、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的出现是生活困难与当前社会竞争的加剧造成子 女离开家庭,虽然大部分年轻人有赡养老人的意愿,
但为了获得
更好的生活与教育和就业机会, 不得不外出务工和学习, 这是空 巢家庭出现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造成空 巢。三是子女不孝,对老人不闻不问。
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上,虽然原因出现了多样性, 但主要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由于生活等各种原因让子女不得不 外出打工或学习,而打工又占了绝大多数, 从而使他们无法与留 守儿童进行交流,无法给予他们亲情和家庭的关爱, 无法照顾孩 子和老人,无法给予精神的慰藉。
根据以上原因的分析,作出几点建议:
1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法律、法规方面予以 保障。特别是乡、村(社区)基层组织要将老年人、留守儿童教育 和生活问题列入重要的工作事项。大力完善相关政策规定。
2、社会各界人士应给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以更多的关爱。 我国历来就有敬老、爱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应当大力号召、 动员社
会各界多关心,多理解老年人,积极营造有利于空巢老人
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留守儿童方面,积极争取希望工程、 各类基金会及企业捐赠资金,发动地方政府、企业家、民间组织 协助募集资金,要让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会共同关关心和支持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3、 发展县域经济,将农民工留在家乡就业。如果农民工能 留在家乡就业,那么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就会减轻很多, 子女就会有时间来照顾孩子和老人, 无论是在经济、家庭生活方 面还是在心理健康、学习教育方面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4、 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层次,激发其创新精神,改善农村 教育环境。实现结对帮扶的良好机制。
六、总结: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 此次的社会实践不仅 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而且增加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
总的来说是 形成全社
受益匪浅。和这么多优秀的队员们一起努力, 苦也变成了甜! “青 春三下乡”,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展示了大学生 积极向上的风貌以及展现了我们是有责任感的一代
!
近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仅 仅的关注是不够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困难帮扶工作任重而 道远,需要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社会的广泛参与,子女的爱心 与孝道,邻里的亲情,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
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网而努力 体,我们在行动! 2
关爱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帮助弱势群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 到54.0%。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 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 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
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
布。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 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 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 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4.5%的空巢老人请保姆和计时工来照 顾生活。
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 《天津市空巢老人 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 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居住方式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 有811人,占67.6%。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婚姻状况
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
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1190位 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 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收入情况
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
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
11位老
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
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 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 有595位老人没 有任何理财项目,占 49.58%。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 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日常生活
“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 1065人,占88.8%; “半 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 112人,占9.3%; “不能自理,完全 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1.8%。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 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健康情况
问卷中列举了 9种老年慢性病,有173位老人未患有任何一 种慢性病,占14.4%;85.6%的老人患有一种或几种老年慢性病。 9种老年慢性病,按患病人数多少排列,依次是高血压、心脏病、 骨关节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白内障青 光眼、老年痴呆和其他病。老年人对于健康状况的自评,认为很 好的仅占6.1%。
就医情况
(数据为访问前4个月内)有47.6%的老人在访问前看过病, 住过院的比例为 4.7%,平均看病次数为 2.22次,人均医药费 1501.82元。以此推算,年平均看病次数约为
6.66次,年人均
觉
医药费支出为4505.46元。大多数老人感觉看病还是方便的,
得非常方便的仅有 2.7%,方便的有54.3%。83.0%的老人享有城 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余老人享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住房情况
54.3%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 50 〃以下,32.0%老人住 的房子建筑面积在
50-80 m, 9.3%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
100 m以上。
2
80-100 m,只有4.2%的老人住的房子建筑面积在
绝大多数老年人对目前自己住的房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生活照料
空巢老人的子女和老人联系,最多的方式是电话,占64.7%, 其次为回家探望,占31.0%,其余如短信、书信和网络的比例非 常少。每周2-3次去看望老人的占47.8%。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 频率随老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8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每周 2-3
次的占到61.54%。仅有26位老人雇保姆,28位老人雇计时工照 料自己的日常生活,合计仅占
背景
本次调查界定的空巢老人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均年满
60周岁,
4.5%。
且不与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或无子女的老年人家庭。
包括夫妻共同居住和单身居住的老年人家庭。 调查对象为市内六 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共抽取1200户作为调查样本。受访老人中, 60-79岁的中低龄老人占近九成,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所占比重 为10.8%。中低龄老人中,以70-74岁老人最多。根据老年人口 各年龄组人数,可以计算出空巢老人人口平均年龄为
71.97岁
3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 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 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 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 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 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 家庭结构小型化、空 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住上” 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 战。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 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 行业的中坚力量。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 写照。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对于刚 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 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 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 老”。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
“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
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 “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 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 另一种是有子女但 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 不得已寂守 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 已有老龄人口 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 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
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 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 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 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 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 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 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 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 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 得出,近20%S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
通过抽样调查
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
那么在遭遇突
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
-- 10
空巢老人孤独离世的悲剧。
经济收入普遍较低,农村空巢老人状况尤甚
相关资料显示,“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尤其农村 “空巢老人”,经济收入非常低。他们大多数没有社会养老保障, 他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补贴。
而老人劳
动所得很有限,子女补贴缺乏稳定性且标准低, 也没有有效的约 束机制。总的来说,老人的经济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且收入偏低。这种状况一旦出现了额外的支出,比如,
“医疗费
支出”,而医疗费又占大多数老人生活开支的很大部分,这种矛 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难…’托病…‘怕看病”等各种心理、生理 问题。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尤 其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倾斜。
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 调查显示,90浓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 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 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 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 生病。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 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 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 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 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
40.7%;面对疾病,有
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 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 6.4%会“放 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 超过90%勺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 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 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 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 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 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
一
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 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 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
希望子女多打
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
;多组织
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 主要心理诉求。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XX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 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
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
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 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 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
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 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 调查涉及 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 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 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 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 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
二、 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 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 县总人口 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 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
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 20户老人。
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 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
XX年全镇总面积189
平方千米,总人口 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 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 883公顷,其中水田443 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 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 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 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 全
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 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 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 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 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 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 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 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
78%
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
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 81.9%,自己 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 但由于他们的相对 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 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
据调查,大部
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 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 一
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 基本解决柴米油盐 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 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由于子女不在
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 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 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 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 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 更需要子女的照 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由于子女常年
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 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 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 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 80%^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 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 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 尤其是老人生病时, 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 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 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 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 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 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 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 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 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 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 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 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
使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 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 由于支出习惯和 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 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 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
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
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 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 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 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 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 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 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 质量。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 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 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 保证保障性
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 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
政府制定政
策定期向社会大众宣传尊老爱老,例如 :每年评选出尊老爱老模 范家庭,给予该家庭经济上帮助,给予该家庭子女就业就学上的 优先选择权利等等。
(三) 经济供养
1. 增加农业创收,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的特色农业,可由 当地的农业致富能手或专门的技术人员真正的“下地”“下乡” 为农民讲解有关农业作物的种植方法和作指导。
这样就可以减少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2. 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
“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目前子女供养是老年 人晚年生活的保证,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边, 就应该增加对老人 的供养的费用,尤其对于那种身体状况不佳,要照看子孙,帮子 女料理红白事的老人。这当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国家的良好政策, 加快和谐社会的进程。
(四) 生活照顾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如何在生活 上对老人进行照顾,是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的。 而这就要充分考虑老人的生活特点,结合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 的力量,给老人
创建美好的生活。由于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 有些子女更愿意将花部分钱保证老人的生活。
政府可对此进行引
导,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托老所等,让那些孤寡老人有地方 可以去,让他们不再担心生活无依,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 到安慰,让老年人欢欢乐乐安度晚年。
(五)精神慰藉
经我们走访服务的20家留守老人情况的分析,老人精神方 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一点恰恰是政府部门和外出务工子女忽 视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独与失落感。
1. 当地政府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专门为留 守老人服务,定期下乡主动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 发现问题就及 时解决。乡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会成员可以经常下乡慰问留守老人。 受访者中覃克阳老人,生育1男1女,女儿已出嫁,儿子已外出 务工近5年,母亲已是94岁高龄,生活已不能自理,他就希望 政府搞好野马河两岸河堤,方便老年人散步。还有黄玉林老人, 平时酷爱跳广场舞,但是场地有限,希望政府帮她们硬化场地等 等。因此,政府应因地适宜加大农村健身活动场所投入,让喜欢 运动在老年人有地方去锻炼身体。多组织娱乐活动,比如组织举 办晚会,开展适合老年人在文体活动等,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减少他们的孤独与失落感。 作为子女,应该多抽些时间常回家看 看养育你的父母,即使再忙也常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减少他们的孤
2. 还应加强孝道宣传。一是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子女 们的思想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他们真正明白关心老人, 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社会舆论监督 的作用,实事求是地揭露一些虐待老人,不赡养老人等丑恶行经。
政府以及村委也要对于这些行为进行调解, 必要时还应求助于法 律手段来解决。二是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加强农村家庭美 德教育,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表彰敬老养老典型,让村民真 正树立起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更要加强宣传 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的力度。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 与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
(六)安全知识
留守老人们很多都不懂得用火、 用电安全的常识,因此政府 要定期派工作人员走村串户, 了解农村用电情况,向老人们讲解 安全用电常识和当前电价执行标准, 使老人们真正用上“明白电”、 “放心电”。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深入到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查 看线路,发现异常,就地解决,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邻里之间要 相互帮助,发现有安全隐患存在要及时消除。
结束语: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一直都在倡导要 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留守老人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 会的
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很多都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心 酸历史,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发生 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社会发展繁荣的今天, 我们更不能忘了那 些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全
社会都应一起努力,帮助、关心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晚年生 活着想,让他们衣食无忧,有病得到及时治疗,临终得到关怀, 使他们能幸福、快乐、健康地度过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会、家 庭、儿女给予他们的亲情和温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