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撇污名?思觉失调症逾5成没听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2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4:11

为改善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误解,避免患者就医意愿偏低,卫福部去年已核准将其改名为「思觉失调症」,但财团法人精神健康基金会调查却发现,迄今逾半数国人却没听过「思觉失调症」这名词。医师指出,除早期发现治疗外,目前透过「情绪 CPR」(Emotional CPR),是当前治疗的趋势,让患者不仅可增加医嘱关系,更可保有较高的生活品质。(影音/财团法人精神健康基金会提供)

思觉失调症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导因于脑内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新北市亚东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候德斌指出,台湾从 2014年5月2日起,正式舍弃污名化的「精神分裂症」,改称更为贴切的「思觉失调症」(Schizophrenia)。期盼透过更名运动,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思觉失调症,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就医治疗,并促使康复者有信心和尊严地回归社会。

偏见与误解 就医率偏低

临床上,思觉失调症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导因于脑内不同区域的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思想上或感知上的错乱,进而导致语言或行为上的异常。常见发病年龄为青少年晚期到成人早期(18岁至25岁),男女罹患的机率相当。

在台湾,平均每1000人约有6个人患有思觉失调症。粗步估算,全台约有23万名患者,但仅约17万人有就医记录,等于每3名患者,就有 1人未就医;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导致患者常遭歧视和误解,即使接受治疗,也有6成病友,治疗1年后即中断服药,不仅提高复发风险,更影响学习或工作,及生活品质。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