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的我,是怎么活到现在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8分钟前

在一个的上海小镇,我与时间赛跑</


从三月十六日至今,我所在的闵行小镇已被封印近一个月零三天,这是一段坚韧与感恩交织的日子。在这漫长的34天里,的援手犹如一道曙光,共发放了四批,或许可以说是五批,令人铭记的物资。


最初的两次是蔬菜包,每人半包,总计一人一包。这是房东拍摄的实物,虽然当时我未能记录,但那分量足以铭记。接着是每人半袋的5公斤大米,实际上是一袋两人份,所以剩下的只有半袋。再来是900克的食用油和800克的面条,以及500克的食盐,同样以两人份计算。


期间,还有10个密封口罩和一度被热议的世卫组织推荐的胶囊。然而,王思聪的“打假”让这段记忆多了一丝幽默。提供的救济粮,主食部分是2500克大米和800克面条,足以满足八天多的日常所需,其余时间则主要依靠储备和互助。


困守期间的挑战:自救与互助</


在接下来的26天里,我不得不依赖封控前的储备和策略。开始时,我低估了封城的持续时间,超市的蔬果肉类一扫而空,我仅有的选择是不太喜欢的米和面条。然而,随着物价上涨,我不得不在紧张的局势中求生存。大米从58元一袋涨至90元,鸡蛋和面条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蔬菜、香烟、水饺、纸巾,甚至水和啤酒,都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动荡。


幸运的是,邻居和房东的慷慨援助,加上一些以物换物的交易,勉强撑过了一段时间。当团购成为主要的补给方式,我得以延续生活。在封城中,那顿炸鸡和饮料,成了珍贵的慰藉,让我铭记在心。


简朴生活中的感悟:珍惜与感恩</


现在,我依然能够享用烤土豆作为主食,虽然没有葱蒜和辣椒,但简单食物中的满足感足以驱散困苦。我意识到,在这特殊的时刻,食物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情感寄托。一个人的体重,似乎成为安全感的象征,因此我倡导寻找那种丰满、能抗饿的伴侣,或是享受单身生活,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这段经历,让我深感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这个都市生存指南的篇章中,我见证了生活的艰难与温暖,也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